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參的意思、放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參的解釋

(1).放人進衙參谒。《三國演義》第二回:“ 玄德 幾番自往求免,俱被門役阻住,不肯放參。”

(2).指佛門中放免晚參(晚上坐禅)。放參須敲鐘三下,謂之放參鐘。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三出:“[内作鐘聲三響][副末]呀,菩薩放參了,人犯帶過一邊。” 清 吳偉業 《靈岩繼起和尚住虎丘祖席》詩:“居然歌舞地,人為放參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參"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釋義:

一、曆史制度用語 指古代官府解除官員參拜的禁令。《宋史·禮志》記載,宋代官員每日需定時參拜上司,稱"常參",遇特殊情況可發布"放參"通知暫停參谒。明代《大明會典》中,放參特指科舉考場開放考生入場,如"三更放參,舉子執卷入闱"。

二、佛教寺院用語 禅宗寺院中指臨時取消日常修行的集體活動。《百丈清規》規定,每月朔望日為放參日,僧衆可自由安排禅修或外出。《五燈會元》載有"今日放參"的公案,體現禅宗打破形式桎梏的教學特點。放參制度體現了佛教"不執于相"的修行智慧。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标注為曆史詞語,現代漢語已不作為常用詞使用。敦煌變文《目連救母》中"獄主放參得解脫"的用例,印證了該詞在唐宋時期的宗教語境傳播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放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放人進衙參谒

指允許人員進入官署拜見官員。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三國演義》第二回提到“玄德幾番自往求免,俱被門役阻住,不肯放參”。此處“放參”即指門衛阻攔劉備進入官衙面見官員。

2.佛門放免晚參

佛教用語,指寺院中免除晚間坐禅的儀式。根據傳統,放參時需敲鐘三下,稱為“放參鐘”。明代《魚兒佛》第三出有相關描述:“[内作鐘聲三響][副末]呀,菩薩放參了,人犯帶過一邊”。

其他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籍中以前兩種解釋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阿侯哀毀瘠立埃特納火山報嗣柄國慘黯殘邑吃硬不吃軟穿夜傳诏童猝死丹情颠齒多彩恩威番人豐鑒格五姑母國哀蓇葖骨匣和俗賄門徽欽混頭混腦簡誣咎有應得繼踵窟泉老衍略野林囿麻母芝木藍捺鉢耐笃南榻逆向濃度酺聚仁澤柔潤颯灑沙摩竹慎身修永懾惴石棉瓦樞極私贶司聲傞傞天琛亭亭同貫通禮違裕誤計相嬗寫字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