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振聩的意思、发蒙振聩的详细解释
发蒙振聩的解释
使盲人也能看见,聋人也能听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奋的作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余大先生 道:‘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矇振聵。’”
词语分解
- 发蒙的解释 启发蒙昧,后也指教儿童、少年开始识字读书详细解释.启发蒙昧。《易·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 孔颖达 疏:“以能发去其蒙也。” 汉 枚乘 《七发》:“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刘长卿
- 聩的解释 聩 (聵) ì 聋:昏聩。发聋振聩(亦称“振聋发聩”)。 笔画数:; 部首: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发蒙振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ā méng zhèn kuì,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 发蒙:启发蒙昧(“蒙”指眼睛失明,比喻愚昧无知)。
- 振聩:震动耳聋(“聩”指耳聋,比喻麻木不仁),即通过强烈的声音唤醒聋人。
- 引申义:比喻用语言文字或言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其清醒、觉悟或受到震撼。
2.出处与用法
- 经典出处:
-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提到“此数言,振聋发聩”。
-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含褒义。
- 近义词:振聋发聩、发聋振聩。
3.应用示例
- 形容深刻的言论或文章,如:“他的演讲发蒙振聩,让听众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 可用于学术、文学或思想领域,强调启发性。
4.补充说明
- 权威性差异:不同来源对“蒙”“聩”的具体解释略有差异,但核心含义一致(综合)。
- 使用场景:适合形容具有思想深度或批判性的内容,如学术观点、社会评论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清代典籍或现代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发蒙振聩
发蒙振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教育、启蒙让人从愚昧无知中觉醒,并能感受到新知识的震撼。下面是有关这个成语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发(头部):
蒙(草字头,田字旁):
振(手部):
聩(耳部):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养生主》这部古代文献。
繁体:
發蒙振聵
古时候汉字写法:
發蒙振聵
例句:
启蒙教育可以发蒙振聩,使孩子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盲目到理性。
组词:
启蒙、教育、觉醒等。
近义词:
开导、启发、启迪等。
反义词:
愚昧、无知、困惑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