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立的意思、發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立的解釋

謂點茶操作中使茶處于半浮沉狀态。 宋徽宗 《大觀茶論·盞》:“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宋徽宗 《大觀茶論·點》:“蓋擊拂無力,茶不發立。”


猶發指。 清 李邺嗣 《雜哭》詩之五:“悲風真髮立,烈日竟頭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點茶術語(主要含義)

指宋代點茶技藝中,通過擊拂茶湯使茶末處于半浮沉的狀态。這一術語源自宋徽宗《大觀茶論》,強調茶盞溫度和擊拂力度對茶湯形态的影響:

  1. 技術要點:需預熱茶盞(“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并通過快速擊拂使茶末均勻懸浮,形成綿密持久的泡沫層(“蓋擊拂無力,茶不發立”)。
  2. 視覺效果:茶湯呈現“半浮沉”的層次感,是評判點茶技藝高低的重要标準。

二、文學引申義(較少見)

清代文獻中偶作“發指”的同義詞,表示極度憤怒的狀态。例如李邺嗣《雜哭》詩句:“悲風真髮立,烈日竟頭行”,此處借“發立”形容情緒激憤到毛發豎立的程度。


提示:現代語境中,“發立”主要用于描述宋代點茶技藝,其他用法已較為罕見。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大觀茶論》原文或茶文化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立

發立(fā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發”和“立”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字的部首是發,總筆畫數為五畫;“立”字的部首是立,總筆畫數為五畫。

來源

“發立”是一個漢語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常用。它的意義是指一個人的頭發直立或者呈現起伏的狀态,形容驚訝、害怕、郁悶等強烈的情緒。

繁體

在繁體字中,“發立”可以寫為「髮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發立”并沒有具體的特殊寫法。

例句

1. 當他聽到好消息時,他的頭發立刻發立了起來。

2. 聽到恐怖的故事後,我整個人都發立了。

組詞

發愣、發抖、發狂

近義詞

驚訝、恐懼、驚恐

反義詞

平靜、鎮定、沉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