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点茶操作中使茶处于半浮沉状态。 宋徽宗 《大观茶论·盏》:“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宋徽宗 《大观茶论·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
犹发指。 清 李邺嗣 《杂哭》诗之五:“悲风真髮立,烈日竟头行。”
“发立”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指宋代点茶技艺中,通过击拂茶汤使茶末处于半浮沉的状态。这一术语源自宋徽宗《大观茶论》,强调茶盏温度和击拂力度对茶汤形态的影响:
清代文献中偶作“发指”的同义词,表示极度愤怒的状态。例如李邺嗣《杂哭》诗句:“悲风真髮立,烈日竟头行”,此处借“发立”形容情绪激愤到毛发竖立的程度。
提示:现代语境中,“发立”主要用于描述宋代点茶技艺,其他用法已较为罕见。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大观茶论》原文或茶文化专著。
发立(fā l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发”和“立”两个字组成。
“发”字的部首是发,总笔画数为五画;“立”字的部首是立,总笔画数为五画。
“发立”是一个汉语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它的意义是指一个人的头发直立或者呈现起伏的状态,形容惊讶、害怕、郁闷等强烈的情绪。
在繁体字中,“发立”可以写为「髮立」。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发立”并没有具体的特殊写法。
1. 当他听到好消息时,他的头发立刻发立了起来。
2. 听到恐怖的故事后,我整个人都发立了。
发愣、发抖、发狂
惊讶、恐惧、惊恐
平静、镇定、沉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