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哀烏的意思、哀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哀烏的解釋

(1).衆星相聚貌。一說星名。《漢書·天文志》:“其内五星,五帝坐。後聚十五星,曰哀烏郎位。”《史記·天官書》“蔚然,曰郎位” 唐 司馬貞 索隱:“ 徐廣 曰:‘一雲哀烏’。案:《漢書》作‘哀烏’,則‘哀烏’‘蔚然’皆星之貌狀,其星為郎位。”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五》:“郎位為星名,而哀烏乃衆星相聚之貌…… 引之 曰:‘烏疑當作焉,字相似而誤,哀焉,猶依然也;依然,猶蔚然也。蔚與依,皆衆盛之貌。’”

(2).指失偶之烏。《禽經·烏》:“哀烏吟夜。” 張華 注:“烏之失雄雌則夜啼。”

(3). 唐 諸部郎官的别稱。參見“ 哀烏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哀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溯源、曆史典故及象征意義三方面進行闡釋:


一、字義溯源與構詞解析

  1. “哀”的本義

    《說文解字》釋“哀”為“闵也”,本指對不幸者的悲憫之情,引申為悲痛、憐惜之意。如《詩經·小雅》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此處“哀”即表深切傷懷。

  2. “烏”的意象

    “烏”指烏鴉,在傳統文化中兼具吉兇雙重象征。其黑色羽翼與悲鳴習性,常與肅殺、哀戚相關聯。《淮南子》有“烏啞啞,兇兆臨”之載,強化其哀音意象。

  3. 複合詞“哀烏”

    二字組合後,“哀”修飾“烏”,字面意為“悲鳴之烏”,引申為表達哀傷情感的意象載體。


二、曆史典故與文學化用

核心典故見于唐代官制

唐代禦史台别稱“柏台”,因官署遍植柏樹,常有烏鴉群栖,故以“哀烏”代指禦史。典出《酉陽雜俎》:“禦史台…古稱烏府,以其群鴉栖柏也。”此處“哀烏”暗喻監察官員肅穆剛直的職守特質。

文學象征的延伸

  1. 孤寂意象

    杜甫《哀王孫》詩雲:“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以白頭烏喻亂世飄零,強化“哀烏”的孤絕感。

  2. 忠貞隱喻

    《烏夜啼》古樂府中,烏鴉啼鳴象征離人思歸,如庾信“禦史府中何處宿?洛陽城頭那得栖”,将“哀烏”與忠臣羁旅之思相聯結。


三、文化象征的三重内涵

  1. 哀傷之音

    烏鴉嘶啞鳴叫被視為悲聲,如《埤雅》載:“烏鳴悲,故以喻哀”。

  2. 肅穆之職

    唐代“烏台”典故使“哀烏”成為司法監察的符號化代稱。

  3. 漂泊之歎

    詩歌中常借無巢烏鴉喻人生飄零,如白居易“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參考文獻溯源

  1. 許慎《說文解字》釋“哀”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劉安《淮南子·說林訓》(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杜甫《哀王孫》《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
  5. 郭茂倩《樂府詩集·烏夜啼》(中華書局校注本)

“哀烏”一詞融合自然物象與人文精神,從烏鴉悲鳴的本義,演變為承載哀思、象征職守、隱喻命運的文化符號,其内涵在曆史語境中不斷深化。

網絡擴展解釋

“哀烏”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天文學相關

  1. 星群聚集形态或星名
    指衆星相聚的形态,或特指古代天文觀測中的一組星群。
    • 《漢書·天文志》記載:“後聚十五星,曰哀烏郎位”,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進一步解釋為星群形态的描述。
    • 清代學者王念孫認為“哀烏”可能是“哀焉”的誤寫,形容星群密集如雲。

二、動物象征

  1. 失偶之烏
    指失去配偶的烏鴉,象征孤獨與哀傷。
    • 《禽經》注:“烏之失雄雌則夜啼”,張華以此解釋“哀烏吟夜”的意象。

三、官職别稱

  1. 唐代郎官代稱
    唐代六部郎官被稱為“哀烏郎”,可能與星象中“哀烏郎位”的典故相關。

其他說法辨析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6)提到“哀烏”作為成語表示“凄涼景象”,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主要涉及天文星象、動物象征及官職代稱三類含義。建議參考《漢書》《史記》等原始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慠亢比肩齊聲草偃風從常則稱愛稱譽車輿憁恫大起大落彫玉鼎彜東驢西磨,麥城自破敦默寡言奪席談經二情趕不上趟,趕不上趟兒感慨系之夬決姑姊海藻鶴兵葫蘆提漿粥谫谫屑屑揭地掀天驚美浸化舊唱連裆詈獵師而哭虎靈麻露告麪鋪蠛蠓木毬使者惱恨鳥堞女直偏駁蒲盧洽濡凄爽起止痊複儴佉三跪九叩三休台讪語賒貸聲聞過情使幕獸火松羅所有權天頭條蘖銅鬥兒家私吐飯蜂翔托興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