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 老彭 。”後以“愛素好古”謂愛好樸質,不趨時尚。《宋書·隱逸傳·王弘之》:“殿下愛素好古,常若布衣。” 清 黃丕烈 《<嵇康集>跋》:“後人式微,物多散失,可慨已!然使後人得其物而思其人,俾知愛素好古,昔有其人。”
“愛素好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基本釋義
指愛好樸質,不趨時尚,強調對古樸、素雅事物的推崇,反對盲目追隨潮流。
出處與演變
源自《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和《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後融合為成語。其中“素”指未經修飾的質樸,“古”代表傳統或古代文化。
語法與用法
示例與延伸
清代黃丕烈在《嵇康集》跋文中寫道:“俾知愛素好古,昔有其人”,體現對前人質樸治學态度的推崇。
近反義詞
讀音提示:ài sù hào gǔ(“好”讀第四聲,表示“喜好”)。
《愛素好古》是一個漢語詞組,意思是喜愛古代事物或古老文化的人。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愛」和「好」,其中「愛」的部首是「爪」,「好」的部首是「女」。它的總筆畫數為13。
《愛素好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對古老文化的崇敬和喜愛。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愛素好古」。
在古代,「愛素好古」這個詞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寫成。例如,在篆字時期,它可能被寫作「愛素好古」。
他是個愛素好古的人,喜歡收藏古書和古代藝術品。
愛好古董、古風、古韻、古典、古迹
鐘愛傳統、珍愛曆史、喜歡古代文化
追求時尚、跟隨潮流、追求現代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