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循的意思、蹲循的詳細解釋
蹲循的解釋
逡巡,退讓。《莊子·至樂》:“忠諫不聽,蹲循勿争。”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二》:“蹲循當讀為逡巡,古書逡巡字或作逡遁。 漢 鄭固 碑‘逡遁退讓’是也。此又作蹲循者,據《外物》篇‘帥弟子而踆於 窾水 ’,《釋文》引《字林》雲:‘踆古蹲字’,然則蹲循者,踆循也。 漢 碑作逡遁,《莊子》書作蹲循,字異而音義同矣。‘忠諫不聽,蹲循勿争’,謂人主不聽忠諫,則為人臣者當逡巡而退,勿與之争也。” 宋 晁補之 《谒岱祠即事》詩:“不覺下馬拜,僮奴亦蹲循。”
詞語分解
- 蹲的解釋 蹲 ū 兩腿盡量彎曲,像坐的樣子,但臀部不着地:蹲下。蹲伏。蹲踞。蹲腿。 〔蹲苗〕在一定時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水,進行中耕和鎮壓,使幼苗根部下紮,生長健壯,防止多餘莖葉生長。 喻呆着或閑居:蹲膘。蹲窩。蹲
- 循的解釋 循 ú 遵守,依照沿襲:遵循。因循。循環。循規蹈矩。 古同“巡”,巡行。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蹲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讀音為dūn xún,原義指逡巡、退讓,表示因猶豫或謙遜而暫時退避的狀态。部分現代資料(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形容人或事物停滞不前、沒有進展。
-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莊子·至樂》:“忠谏不聽,蹲循勿争”,意為君主不納忠言時,臣子應退讓不争。
- 清代學者俞樾考證,“蹲循”是“逡巡”的異體寫法,漢碑中多作“逡遁”,兩者音義相同。
-
不同語境下的解釋差異
- 古義:強調謙退、避讓,如宋代晁補之詩句“僮奴亦蹲循”即描繪仆從恭敬退避之态。
- 現代延伸義:部分詞典将其引申為“停滞不前”,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使用建議
若用于古文閱讀或學術讨論,建議優先采用“逡巡、退讓”的本義;若需表達“停滞”含義,需明确語境或輔以說明,避免歧義。
注:不同權威來源對“蹲循”的解讀存在差異,建議根據實際用途參考對應領域的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蹲循(dūn xún)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事物在同一個地方待着或者做同樣的事情。以下是對蹲循相關的一些内容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蹲(dūn)的部首是足(zú), 筆畫數為13。
- 循(xún)的部首是彳(chì),筆畫數為12。
來源:
蹲循并非一個獨立的詞語,而是兩個獨立詞語的合并。蹲表示在原地彎曲膝蓋坐下,等待或者做某事;循表示一種沿着一條特定路徑重複進行的行為。将這兩個詞合并成一個詞語“蹲循”就是指一個人或者事物在同一個地方重複蹲下或者蹲着。
繁體:
蹲循的繁體字為“蹲循”。
古時候漢字寫法:
蹲循作為一個現代詞語,其古代漢字寫法并不複雜。因此,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形式基本相同,不存在明顯的區别。
例句:
- 學生在課堂上蹲循等待老師的指示。
- 這隻狗無聊地蹲循在門口,它似乎在等待主人回家。
組詞:
蹲循可以作為一個複合詞,在構建句子時可以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例如:
- 蹲循等待
- 蹲循觀察
- 蹲循思考
近義詞:
- 循環
- 重複
反義詞:
- 移動
- 離開
希望這些解釋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