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蹲循的意思、蹲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蹲循的解釋

逡巡,退讓。《莊子·至樂》:“忠諫不聽,蹲循勿争。”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二》:“蹲循當讀為逡巡,古書逡巡字或作逡遁。 漢 鄭固 碑‘逡遁退讓’是也。此又作蹲循者,據《外物》篇‘帥弟子而踆於 窾水 ’,《釋文》《字林》雲:‘踆古蹲字’,然則蹲循者,踆循也。 漢 碑作逡遁,《莊子》書作蹲循,字異而音義同矣。‘忠諫不聽,蹲循勿争’,謂人主不聽忠諫,則為人臣者當逡巡而退,勿與之争也。” 宋 晁補之 《谒岱祠即事》詩:“不覺下馬拜,僮奴亦蹲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蹲循”的漢語詞典釋義及解析

“蹲循”為古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文獻用例及訓诂學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蹲循”在古籍中多表示“退讓、謙遜”或“遵循禮法”。《漢語大詞典》釋為“退讓貌,謙恭之态”,引申指遵循禮制、不逾規矩的行為準則。該詞由“蹲”(屈身)與“循”(遵從)二字組合,字面含義為“屈身以順”,強調行為上的克制與禮節上的節制。

  2. 文獻引證解析

    《莊子·至樂》記載:“忠谏不聽,蹲循勿争”,此處“蹲循”指臣子谏言未被采納時需退讓隱忍,體現儒家“以禮自持”的處世觀。清代王先謙《莊子集解》注:“蹲循,猶逡巡,謂退卻也”,進一步說明其與“逡巡”互通,含審慎退避之意。

  3. 訓诂學關聯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釋“蹲”為“踞也”,即屈膝而坐,表身體低伏之态;“循”則解作“行順”,即依序而行。二字組合後,詞義從具體動作引申為抽象的行為規範,常見于先秦兩漢典籍,如《禮記》注疏中“蹲循”與“揖讓”互文,均屬禮制範疇。

  4. 現代語義流變

    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标注“蹲循”為罕見詞,主要用于古籍研究領域。其語義在現代方言中偶有保留,如晉語方言仍用“蹲循”形容人恪守本分、不争不搶的性格特質。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
  2. 《莊子集解》(中華書局,2012年)
  3.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晉語方言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網絡擴展解釋

“蹲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讀音為dūn xún,原義指逡巡、退讓,表示因猶豫或謙遜而暫時退避的狀态。部分現代資料(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形容人或事物停滞不前、沒有進展。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莊子·至樂》:“忠谏不聽,蹲循勿争”,意為君主不納忠言時,臣子應退讓不争。
    • 清代學者俞樾考證,“蹲循”是“逡巡”的異體寫法,漢碑中多作“逡遁”,兩者音義相同。
  3. 不同語境下的解釋差異

    • 古義:強調謙退、避讓,如宋代晁補之詩句“僮奴亦蹲循”即描繪仆從恭敬退避之态。
    • 現代延伸義:部分詞典将其引申為“停滞不前”,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 使用建議
    若用于古文閱讀或學術讨論,建議優先采用“逡巡、退讓”的本義;若需表達“停滞”含義,需明确語境或輔以說明,避免歧義。

注:不同權威來源對“蹲循”的解讀存在差異,建議根據實際用途參考對應領域的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鹭纕擯放不尴不尬禅念超形朝彥辭領道聽大韶大字點額疊變東錢躲婆石負埶赅備幹季告月格格不納閣诏寒蕊合長盍各和鹄闳眇歡笑華西詃惑景區經史笥即小見大擠臧口算淩遲賣錢冒頂谟明懦怯龐眉皓首搶窩情禮覃訏柔握上尊省堂聖子水霸斯榆松苞松牆宿飽塌拉特奇亭居頭谷土豆鹜沒銷铄隰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