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傍囊的意思、傍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傍囊的解釋

即鞶囊。用皮革制作的袋子,古時官吏用以盛放印绶。《晉書·輿服志》:“ 漢 世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傍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吏佩戴的盛放印绶的皮革袋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傍囊(拼音:bàng náng)是古代官吏佩戴的一種皮質袋子,用于存放官印和绶帶,通常懸挂于腰間。其名稱來源于佩戴位置(側“傍”于腰間)及功能(“囊”即袋子)。

  2. 别名與結構
    它也被稱為“鞶囊”或“绶囊”,由皮革制成,形制小巧,便于隨身攜帶。《晉書·輿服志》記載:“漢世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

  3. 用途與象征意義
    作為身份标識,傍囊不僅用于收納印信,還是官吏職位和權力的象征。其佩戴方式(側挂腰間)體現了古代服飾制度的規範性。

  4. 詞源解析

    • 傍:意為“靠近、臨近”,指袋子懸挂的位置貼近身體;
    • 囊:即袋子,強調其收納功能。

總結來看,“傍囊”是古代職官文化中的重要配飾,兼具實用性與禮儀性。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等文獻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傍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指的是附着在旁邊的袋子或囊,常用來表示身上挂着的袋子。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兒”和“囗”,其中“兒”部表示相關的意思,而“囗”部表示圍繞的意思。根據拆分的部首和筆畫來判斷,傍囊的總筆畫數為11。 傍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字的書寫形式。在古時候,傍囊的漢字寫法為“傍囊”或者“㒑囊”。這些古代寫法中,字形與現代的寫法有所不同,但義意相同。 以下是傍囊的一個例句:“他在旅行時,總是把錢包傍囊帶着,方便存放錢币和重要物品。” 在組詞方面,我們可以根據“傍囊”的意思和詞性組成其他相關的詞語。例如,“傍囊帶”可以表示帶有挂包或背包的方式;“傍囊而居”可以表示住在旁邊附近的地方。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傍身”、“懸挂”來替代“傍囊”。而“擺脫”、“抛棄”則可以作為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更多問題,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