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傍囊的意思、傍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傍囊的解釋

即鞶囊。用皮革制作的袋子,古時官吏用以盛放印绶。《晉書·輿服志》:“ 漢 世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傍囊”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服飾文化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傍囊”指一種懸挂于腰側或馬具旁的裝飾性囊袋,主要用于盛放小型物品或作為身份标識。該詞由“傍”(靠近、依附)與“囊”(袋子)組合而成,體現器物與佩戴者的空間關系。

在詞源考證中,《說文解字注》提到“囊”為“橐之無底者”,而“傍”在《廣韻》中釋義為“近也”,二者結合後衍生出“隨身附屬容器”的意象。唐代文獻《通典·輿服志》記載,官員的傍囊多采用織錦材質,紋樣與官職等級對應,具有禮制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服飾制度、器物文化的學術著作中仍具研究價值。例如《中國曆代服飾形制史》中,傍囊被歸類為“鞶囊”體系的變體,其形制演變反映了不同朝代的審美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傍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吏佩戴的盛放印绶的皮革袋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傍囊(拼音:bàng náng)是古代官吏佩戴的一種皮質袋子,用于存放官印和绶帶,通常懸挂于腰間。其名稱來源于佩戴位置(側“傍”于腰間)及功能(“囊”即袋子)。

  2. 别名與結構
    它也被稱為“鞶囊”或“绶囊”,由皮革制成,形制小巧,便于隨身攜帶。《晉書·輿服志》記載:“漢世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

  3. 用途與象征意義
    作為身份标識,傍囊不僅用于收納印信,還是官吏職位和權力的象征。其佩戴方式(側挂腰間)體現了古代服飾制度的規範性。

  4. 詞源解析

    • 傍:意為“靠近、臨近”,指袋子懸挂的位置貼近身體;
    • 囊:即袋子,強調其收納功能。

總結來看,“傍囊”是古代職官文化中的重要配飾,兼具實用性與禮儀性。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等文獻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隘狷百靈鞭約逼認不足取材植物料參涉陳議篡代啗函敵視都察院咄咄怪事二使星房帖芙蓉劍覆載改日告吹寡聞少見孤鴻寡鹄鲑膳闳洽後福渾不比獲宥互校降首郊天赦鏡屜進箋九漏救生船卷首連綿字璘斌黎旭蒙瞳墨暈念望蟠桃嘉會坪壩頃刻輕流曬圖燒器生禀省損沈隕手钏守己稅印書課所望糖水讨分上逃瘧童謠僞廷五行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