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罔的意思、頓罔的詳細解釋
頓罔的解釋
撤除圍獵之網。《文選·張協<七命>》:“於是撤圍頓罔,卷斾收鳶。” 李善 注:“頓猶捨也。” 劉良 注:“撤,去;頓,下也。言獸已盡開去其圍,頓下其網。”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罔的解釋 罔 ǎ 蒙蔽,誣: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騙)。欺罔。 無,沒有:罔極(.沒有定準,變化無常;.無窮,久遠)。置若罔聞。 古同“惘”,失意。 古同“網”,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頓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詞義
“頓罔”指撤除圍獵之網,即停止或結束狩獵活動。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一緻出現,如漢典()和《文選》引文()。例如《七命》中“撤圍頓罔”即描述狩獵結束後撤去圍網的動作。
2.字義分解
- 頓:此處意為“撤除、放下”。據注釋(),李善解釋“頓猶捨也”,劉良進一步說明“頓,下也”,即撤下或舍棄。
- 罔:通“網”,指捕獵用的網具()。《說文解字》中“罔”本義為漁獵之網,後引申為蒙蔽、虛無等義。
3.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張協<七命>》,原文為:“于是撤圍頓罔,卷斾收鳶。” 描述狩獵結束後收網的場景(、)。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寫皇家或貴族狩獵活動結束時的儀式性動作。
4.相關擴展
- 近義詞:撤圍、收網。
- 文化背景:古代圍獵常具軍事訓練性質,“頓罔”不僅體現狩獵結束,也可能象征停止武力或回歸秩序。
“頓罔”是古漢語中一個具象動詞,生動反映了古代狩獵文化與用詞特色。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文選》原文或漢典等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罔(dùn w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停頓或暫停不前。現代漢字的拆分部首為食和罒,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在古代文獻中常被用來描述思考或行動的停滞。在繁體字中,頓罔的寫法為頓罔。
古代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頓罔的古文寫法為頓襪,形狀更加複雜。古時候常常使用這樣的漢字來表達含義,而現代簡化字的出現則使書寫變得更加便利。
以下是一些關于頓罔的例句:
1. 他因為思考了太久,頓罔了一會兒,才做出了決定。
2. 在面對重大選擇時,我們有時會感到頓罔不前,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3. 考試中的一個問題讓他頓罔了一下,但他很快恢複了思維,做出了正确的回答。
一些與頓罔相關的組詞包括:頓時、頓然、罔論等。近義詞可以是停滞、躊躇、猶豫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前進、繼續、迅速等。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頓罔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