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离群的意思、遁世离群的详细解释
遁世离群的解释
犹言避世独处。《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藴蓄或未至,而好以跡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羣,谓之隐士。”《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宝釵 道:‘你既説“赤子之心”,古圣贤原以忠孝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离羣无关无係为赤子之心。’”
词语分解
- 遁世的解释 独自隐居,避开俗世;避世隐居遁世绝俗详细解释亦作“遯世”。避世隐居。《孔丛子·记义》:“ 孔子 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於《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后汉书·陈蕃传》:“以遯世为
- 离群的解释 ∶离开同伴;心性内向他没有离群或冷漠的性格 ∶倾向于避免社交自绝于社会的离群的男人详细解释.离开众人。《易·乾》:“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 孔颖达 疏:“ 何氏 云:所以进退无恒
网络扩展解释
“遁世离群”是一个汉语成语,由“遁世”和“离群”组合而成,意为远离世俗、脱离群体,形容主动选择避世独处的生活方式。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遁世:逃避世俗纷扰,不参与社会事务。
- 离群:脱离群体,独自行事。
- 整体含义:指通过隐居或独处的方式,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
2.历史出处
- 最早见于《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中,薛宝钗曾以此词讨论“赤子之心”,强调隐逸并非完全脱离责任。
3.使用场景
- 积极意义:形容追求精神自由、独立人格,如隐士或修行者。
- 消极意义:可能暗含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或逃避现实压力。
4.成语特点
- 结构:联合式成语,四字中性词,古代常用。
- 近义词:避世绝俗、离群索居。
- 反义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5.现代延伸
- 可引申为对快节奏社会的反思,如“数字遁世”(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语境案例,可参考《元史》《红楼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遁世离群》这个词是指远离尘嚣独处、不与世俗接触的意思。它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遁”、“世”和“离群”。
- 遁:部首为辵,总笔画数为11。
- 世:部首为一,总笔画数为5。
- 离:部首为示,总笔画数为9。
《遁世离群》这个词源出自《庄子·外物》:“臧文仲遁世离群,潜乎名:知其子,莫不悦;知其子之子,亦莫不悦;庖乎肩,莫之悦。” 是指臧文仲(姓臧,谥号尧,也称臧尧臧文仲)隐居在山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令人称赞。
《遁世离群》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写作《遁世離群》,離字的右半部被拆分分为离和圭。另外,离字的古时候写法并没有离字中的示部,而是类似于止字的形状。
例句:他选择《遁世离群》的生活方式,远离了喧嚣的都市,享受了宁静和自由。
组词:遁世、离群、遁世者、世外、离群独居。
近义词:遁世隐居、隐逸生活、遁入山林。
反义词:红尘忙碌、人群热闹、亲近世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