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樸的意思、鈍樸的詳細解釋
鈍樸的解釋
質樸。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 劉越石 曰:‘夫子悲獲麟,西狩泣 孔丘 。’雖有意緒,辭亦鈍樸矣。”
詞語分解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樸的解釋 樸 (樸) ǔ 沒有細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飾:樸素。樸實。樸厚。樸質。 樸 ò 落葉喬木,葉橢圓形,上部邊緣有鋸齒,花細小,色淡黃,果實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樸 ō 〔樸刀〕古代的
網絡擴展解釋
“鈍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存在兩種常見注音,分别為dùn piáo(如、)和dùn pǔ(如、)。現代漢語中多采用dùn pǔ,而piáo 可能是古音或特定文獻中的讀法。
- 含義:形容人性格或言行遲鈍而樸實,兼具“不機敏”與“真誠淳厚”的雙重特質()。
二、構成與延伸解析
-
單字釋義
- 鈍:指不鋒利、不靈活,引申為遲鈍、笨拙(、)。
- 樸:原指未經加工的木料,比喻不加修飾的質樸狀态(、)。
-
整體内涵
該詞并非完全貶義,而是強調外顯的遲鈍與内在的淳樸并存。例如,可形容人做事沉穩、不圓滑,或語言表達簡單直接卻真誠(、)。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刻畫人物性格,如“他雖言辭鈍樸,但待人赤誠”。
- 古籍例證:宋代宋祁《宋景文公筆記·考古》曾用“鈍樸”評價文風,指其質樸但缺乏雕琢(、)。
四、相關概念
現代語境中,“鈍”的消極含義可能被重新诠釋。例如,渡邊淳一《鈍感力》提出“鈍感”可作為面對壓力的積極能力(),這與“鈍樸”中“鈍”的意涵有部分關聯。
“鈍樸”既包含傳統意義上的質樸無華,也隱含對現代社會中“遲鈍”價值的反思,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鈍樸(dùn pǔ)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一個人為人誠實直率,言行樸實,沒有世故的樣子。下面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鈍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繁體字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鈍(dùn)的部首是金,總共有5個筆畫。
- 樸(pǔ)的部首是木,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鈍樸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鈍指不鋒利、不銳利,樸指純樸、真實。因此,鈍樸一詞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及行為方式,意味着他們沒有僞裝,待人真誠。
繁體字形式:
鈍樸的繁體字形式為鈍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鈍樸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請參考研究古漢字的相關資料。
例句:
- 他雖然不善言辭,但是他的鈍樸性格讓人覺得很舒服。
- 姚明是個身材高大的籃球運動員,但他的鈍樸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卻讓人們喜歡。
組詞:
- 鈍情(dùn qíng):形容性格遲鈍、不敏感。
- 樸實(pǔ shí):形容言行真實、不作作秀。
- 樸實無華(pǔ shí wú huá):形容不矯揉造作、不虛僞。
近義詞:
- 純真(chún zhēn):和鈍樸一樣形容一個人真誠而不加掩飾。
- 天真(tiān zhēn):意味着一個人純真無邪、沒有世故。
反義詞:
- 聰明絕頂(cōng ming jué dǐng):指一個人非常聰明、機智敏捷。
- 狡猾(jiǎo hú):形容不誠實、含有欺騙成分的行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