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辟的意思、敦辟的詳細解釋
敦辟的解釋
敦請,征召。《世說新語·賞譽》“ 平輿 之淵,有二龍焉” 劉孝标 注引 三國 魏 無名氏 《海内先賢傳》:“辟公( 許劭 )府掾,敦辟皆不就。”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辟的解釋 辟 ì 君主:複辟。 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 古同“避”,躲,設法躲開。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開發建設:開辟。 駁斥,排除:辟邪。
網絡擴展解釋
“敦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綜合多個來源可得出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敦辟”讀作dūn pì,主要含義為敦請、征召,指以誠懇或鄭重的方式邀請某人擔任官職或參與事務。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例如《世說新語·賞譽》注引《海内先賢傳》提到:“辟公府掾,敦辟皆不就”,描述許劭拒絕官府征召的事例。
二、字義分解
- 敦:意為誠懇、敦厚,引申為鄭重邀請(如“敦聘”)。
- 辟:此處讀pì,指君主對臣子的征召(如“辟召”),或泛指任命官職。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府或權貴對人才的鄭重邀請,常見于史書或傳記類文獻中。例如:
“敦辟皆不就” —— 指多次被征召卻未接受。
四、注意差異
部分來源(如)提到“敦辟”指“言辭深刻有力”,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誤讀或混淆其他詞語(如“精辟”)所緻。建議以《世說新語》等古籍用例及漢典、辭海等工具書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世說新語》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辟(dūn bì)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漢字詞語,含義豐富多樣。它的拆分部首是皿和目,總共有12個筆畫。據說,敦辟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意為“母辭之英敏也”,形容母親的聰明才智。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敦辟的形态與現代稍有不同,但總體上保持了相似性。
幾個繁體字的版本中,敦辟可以寫作頓辟,讀音和意思都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的中國,字的書寫形式一直都有變化,而敦辟也不例外。根據古籍記載,敦辟在先秦時期的字形與現代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還是能夠辨認出來。
這個詞語在古代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因此例句的記錄較少。然而,根據相關文獻和字典的解釋,我可以提供一個例句來幫助理解敦辟的含義。例如:“他的母親敦辟聰明,巧妙地解決了許多問題。”
與敦辟相似的詞語有很多,包括敦實、敦厚和敏捷等。這些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敦辟作為近義詞來使用。然而,反義詞方面,敦辟與愚蠢、愚笨等詞形成鮮明的對比。
希望以上對于敦辟這個詞的解釋能夠幫助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