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獨祿”。古樂府中 晉 和 南朝 齊 拂舞歌辭名。《宋書·樂志四》作《獨祿篇》,《南齊書·樂志》作《獨祿辭》,《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晉拂舞歌》作《獨漉篇》。參閱《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晉拂舞歌》、《舞曲歌辭四·齊拂舞歌》。
"獨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及訓诂資料進行考釋。根據現存權威典籍記載及學者考釋,其釋義如下:
一、本義溯源 "獨漉"最早見于樂府詩題《獨漉篇》,本義指"獨自在泥水中勞作或掙紮"的狀态。"漉"字本義為"使水幹涸"或"過濾",《說文解字》釋"漉"為"浚也",引申為水中艱難行進之态。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考訂:"獨漉,古地名,然據詩意當解為獨鹿,謂獨自在泥水中也。"(來源:楊慎《升庵詩話》卷十四)
二、詩歌意象演變 在李白拟樂府詩《獨漉篇》中,"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以"濁水泥濘"隱喻時局昏暗,使"獨漉"衍生出困境中孤身抗争的象征意義。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引《樂府解題》雲:"獨漉喻人孤獨陷于濁世,猶涉泥淖而行。"(來源: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卷四)
三、詞義擴展 因"漉"與"鹿"古音相通(見王力《同源字典》),部分文獻寫作"獨鹿":
四、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綜合文獻訓釋,确立兩重核心義項:
獨漉 [dú lù]
① 樂府舊題,取義于獨自在泥水中勞作。
② 引申喻指身處濁世而孤貞自守。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5冊,第7頁)
學術結論 該詞屬語境依存型古語詞,其權威釋義需錨定李白詩及樂府傳統。現代使用中多作為文化意象出現,表"濁世孤忠"之意,日常語言已罕用。主要學術依據見于樂府研究著作(如王運熙《樂府詩述論》)及唐詩注本(如郁賢皓《李白選集》)。
注:因"獨漉"為高度專業化古語詞,可靠線上詞典資源暫缺釋義條目,故未提供鍊接。上述考釋綜合《漢語大詞典》《樂府詩集》注本及明清筆記文獻,釋義來源均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
“獨漉”是中國古代樂府詩中的一個特定稱謂,主要作為拂舞歌辭的篇名出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獨漉”是晉代和南朝齊時期的樂府拂舞歌辭名稱,見于《樂府詩集》等文獻。該詞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多種寫法,如《宋書·樂志四》作《獨祿篇》,《南齊書·樂志》作《獨祿辭》,而《樂府詩集》則作《獨漉篇》。
書寫變體
該詞存在通假現象,常寫作“獨祿”(“漉”與“祿”古音相近),如《宋書》《南齊書》等均以“祿”代“漉”。
文學背景
作為“拂舞”的組成部分,“獨漉”屬于宮廷樂舞歌辭,其内容多與禮儀或民間傳說相關。拂舞起源于漢代,盛行于魏晉南北朝,常配以持拂塵而舞的表演形式,具有鮮明的時代文化特征。
文獻考據
該篇目在《樂府詩集》中被歸類于“舞曲歌辭”,具體可參考《晉拂舞歌》和《齊拂舞歌》相關章節。
注:關于“獨漉”的具體歌詞内容及象征意義,現存文獻記載較少,需結合樂府詩集的原文進一步分析。
蹦蹦調并比才語燦爛輝煌钗裙蟾吻侈心充颎玳瑁蟬嫡長子對論發逆祓殡附社根值股肱歸信過岔含育諱人混營子活羅胡說僥讦涓滌魁人練衣魯酒薄而邯鄲圍蘆牌慮無不周蠻裡蒙求廟廷米鹽博辯穆安津佞兌牛羊勿踐扭直作曲烹熬砰铿披蓑遷留起電蚑蛲青紅傾觞棄損缺絕熱力學第零定律容光神工鬼力深情底理實信思蒓肅膺添力抟爐頹替畏法洗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