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鵑的意思、杜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鵑的解釋

(1) [cuckoo]∶杜鵑屬的一種鳥,體長約15厘米,體背尾部均黑色,體下面白色、雜有深色橫條紋,腳黃色,常把卵下到别的莺鳥巢裡

(2) [Indian azalea]∶一種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也叫“杜鵑花”

詳細解釋

(1).鳥名。又名杜宇、子規。相傳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晝夜啼鳴,其聲哀切。 南朝 宋 鮑照 《拟行路難》詩之六:“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 蜀 帝魂。其聲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鵑行》:“君不見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鳥至今與哺雛。”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遙看官道直如絃,聞鶗鴂,聽杜鵑,家山應在白雲邊。” 郭沫若 《芍藥與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稱贊過我們,因為他并沒有具備着阿谀的辭令,不象你們詩人們動辄就要贊美杜鵑、同情孤雁那樣。”參見“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紅。 唐 李紳 《新樓詩·杜鵑樓》:“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箋五》:“ 潤州 鶴林寺 杜鵑,今俗名映山紅,又名紅躑躅者,此花在 江 東,彌山亘野,殆與榛莽相仍。” 老舍 《二馬》第四段六:“春天杜鵑開花的時候,要多麼好看!”參見“ 杜鵑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杜鵑包含兩種主要含義,分别對應植物和鳥類:

一、植物:杜鵑花(學名 Rhododendron simsii

  1. 基本特征
    屬于杜鵑花科落葉或常綠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粉色或白色,常見别稱“映山紅”。花期集中在4-5月,喜酸性土壤,廣泛分布于東亞及東南亞山地。

  2. 文化寓意
    傳說因杜鵑鳥啼血染紅花朵得名,象征“愛的喜悅”或“永遠屬于你”,常被用于表達思念或友誼。


二、鳥類:杜鵑(學名 Cuculidae

  1. 生物特性
    鵑形目益鳥,體長約15厘米,羽毛多黑白相間,以昆蟲為食,部分種類(如大杜鵑)有巢寄生習性,将卵産入其他鳥巢。

  2. 文化意象
    因啼聲凄切,常被賦予哀怨色彩。中國典故“望帝化杜鵑”與“杜鵑啼血”均源于此,詩詞中多用于寄托思鄉或悲情。


補充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植物學資料及文化典籍。如需更詳細分類或生物學數據,可參考相關百科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鵑》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杜鵑(dū juān)是一種鳥名,屬于雀形目杜鵑科動物,常見于亞洲和歐洲地區。杜鵑以其美麗的歌聲而著名,常常被人們用來作為描繪春天到來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杜鵑的兩個字分别由“木”和“単”組成,其中,“木”是表示木材的部首,“単”是表示一個音節的部首。 來源: 杜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語字典中,用來描述一種鳥類。後來,杜鵑一詞逐漸引申為其他含義,如用來形容聲音婉轉悅耳的事物。 繁體: 繁體字“杜鵑”和簡體字“杜鵑”分别代表着杜鵑這個詞在不同地區的字形變化。繁體字主要用于港澳台地區以及一些漢字傳統書寫的場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杜鵑的字形與現代字形略有不同。例如,古代寫作“杜巘”、“杜巘鵑”等。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杜鵑”。 例句: 1. 春天到來,杜鵑歌聲婉轉動聽。 2. 晨曦中,山谷裡響起了一陣杜鵑的歌聲。 組詞: 山杜鵑、花杜鵑、黑冠杜鵑、杜鵑花 近義詞: 畫眉、夜莺 反義詞: 喧鬧、嘈雜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