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莖山的意思、杜莖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莖山的解釋

植物名。也叫土恒山、踏天橋、水麻葉。屬紫金牛科,常綠灌木。少分枝,有時攀援狀,全部秃淨。葉互生,近革質,長橢圓形或狹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漿果球形或卵形,花萼宿存。多生于常綠闊葉林下。分布 長江 中、下遊及 福建 、 廣東 、 廣西 等地。根、葉皆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常山蜀漆》﹝附錄﹞引 蘇頌 曰:“﹝杜莖山﹞生 宜州 ,莖高四五尺,葉似苦蕒菜。秋有花,紫色。實如枸杞子,大而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杜莖山”一詞有兩種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植物學含義(主要解釋)

杜莖山是報春花科杜莖山屬的常綠灌木,學名 Maesa japonica,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

    • 小枝無毛,葉革質,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5厘米,葉緣全緣或具疏齒。
    • 花冠白色,鐘形,總狀或圓錐花序腋生;果實球形,肉質,具腺紋,花期1-3月,果期5-10月。
  2. 分布與生境
    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遊至台灣以南各省區,以及日本、越南北部,多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灌木叢或闊葉林下。

  3. 藥用價值

    • 全株可入藥,性味苦寒,功能祛風寒、消腫利尿,主治感冒頭痛、水腫、跌打損傷等。
    • 根葉煎服可治皮膚風毒、崩漏;外敷止血、消腫。

二、成語含義(次要解釋)

據部分資料記載,“杜莖山”可能衍生為成語,比喻才華出衆、令人欽佩,源自明代文學家杜杲的事迹,與南京地名相關。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證。


現代語境下“杜莖山”主要指植物,兼具生态與藥用價值;成語用法需謹慎考據。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植物圖鑒或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莖山是一個常見的名字,它指代着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文化人物杜莖山。下面是關于該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杜莖山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2。 來源:杜莖山這個名字來源于曆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化人物——杜莖山。他是中國明代的一位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被譽為文人三絕之一。 繁體字:杜莖山的繁體字形式是「杜莖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對于杜莖山這個詞,可能會有一些變體或不同的寫法。 例句:我非常欣賞杜莖山的書法作品,他的字迹非常流暢。 組詞:杜莖山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如「杜莖山風景」、「杜莖山書法」等詞組。 近義詞:杜莖山的近義詞可能是「茂林修竹」或「名山大川」等詞語,它們都表示富有自然風光和文化氛圍的山水名勝。 反義詞:杜莖山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