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隊正的意思、隊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隊正的解釋

猶隊長。 陶成章 《浙案紀略·濮振聲傳》:“﹝ 白布會 ﹞以五人為伍,有伍長,五伍為偏,有偏師,二偏為隊,有隊正,二隊為哨,有哨官,是曰百夫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隊正是中國古代軍事制度中的基層軍官稱謂,主要職責為統領小型作戰單位。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源于府兵制編制,《舊唐書·職官志》記載:“每隊五十人,置隊正一人。”《中國曆史大辭典》明确指出隊正屬“九品武官”,負責日常訓練與戰時指揮。

在職能劃分上,《唐代府兵制度考》載其需執行“點驗兵械、校閱武藝”等具體事務,并承擔“行軍列陣首責”。宋元時期隨着軍制改革,該職逐漸被“都頭”“百戶”等稱謂取代。現代漢語中,“隊正”作為曆史詞彙保留在《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特指古代軍隊的基層指揮官。

文獻記載方面,《通典·兵典》詳述其選拔标準:“擇勇健者為之”,《新唐書·兵志》則載明其晉升路徑:“有功者遷旅帥”。這些史料印證了隊正作為軍事體系重要環節的曆史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隊正”是古代軍事組織中的基層官職,主要存在于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度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隊正”指軍隊中統領一隊的低級軍官,相當于現代軍隊中的“隊長”。其名稱源于古代軍事編制,如陶成章《浙案紀略》記載:“以五人為伍,有伍長;五伍為偏,有偏師;二偏為隊,有隊正”,表明隊正為管轄50人規模的基層指揮官。

二、曆史演變與職責

  1. 隋代起源
    隋炀帝時期,将原将軍府中的“都督”(正五品)改稱“隊正”,并增設副職“隊副”。
  2. 唐代制度
    唐代沿襲此制,每府設隊正20人(正七品上階)、副隊正20人(正七品下階),每隊統轄50名府兵,成為府兵體系中最基層的軍官。

三、組織結構

四、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将“隊正”解釋為成語,形容集體紀律嚴明,但此用法非主流,更多見于現代引申,需注意與曆史官職的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浙案紀略》或唐代兵制相關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察淵魚傳說出奇取勝皴染禫服打租跕堕笃備對流發墨梵雲佛影蔬撫化拂袖而歸歌本共財刮宮光澤沽名要譽華林黃稑米火炕妓館巾帓鸠赀擊築人機杼一家抉目吳門钜靈碅磳論説閩中十子麋鬻默換潛移男陰内窯瘧疾農作物叛夫缱绻司慶戴情實人萌入目掃網傷腦筋手紙霜猋説來道去俗漓田螺天誘其衷提行委捐五情無人之境現金賬獻體曉告消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