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磑的意思、碓磑的詳細解釋
碓磑的解釋
舂米和磨粉用具。《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中:“民間舟車碓磑箱篋銀釧之物悉籍之。”
詞語分解
- 碓的解釋 碓 ì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磑的解釋 磑 è 磑 á 磑 à 均見“硙”。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碓磑”(拼音:duì wèi)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農用工具,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舂米和磨粉的用具,涵蓋兩種功能:
- 碓:通過腳踏或水力驅動的舂米工具,用于去除稻谷外殼或粉碎谷物。
- 磑(硙):石磨,用于将谷物研磨成粉狀。
二、結構與發音
- 結構:左右結構(“碓”與“磑”均為左右構型)。
- 注音:ㄉㄨㄟˋ ㄨㄟˋ(現代拼音為 duì wèi)。
三、曆史用例
- 《資治通鑒》記載,唐代戰亂時期,民間物資匮乏,甚至出現“賊掠人為糧,生投于碓磑”的慘狀,可見其作為加工工具的功能。
- 宋代文獻《湘山野錄》提到官府征用“舟車碓磑箱箧銀钏”等民間物品,說明碓磑是當時常見的生活器具。
四、相關說明
- 異體寫法:也作“碓硙”,二者為同一詞彙的不同書寫形式。
- 現代使用:隨着機械農具的普及,該詞已逐漸成為曆史術語,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記載,可參考《資治通鑒》或宋代文瑩的《湘山野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碓磑(duì wèi)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用來搗磨谷物的石磨。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石頭(石部)和高(高部),總共有12個筆畫。
碓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時代,農民們常常用碓磑來磨碎糧食,以便用來制作食物。這種工具在農村地區一直被使用,直到現代機械化取代了它。
在繁體字中,碓磑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碓磑的形狀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基本的字形結構是一緻的。
以下是一個關于碓磑的例句:奶奶在古時候用碓磑磨碎谷物,然後制作美味的面食。
與碓磑相關的組詞有碓、磑等。碓指的是單獨的石磨;磑則是指用來磨碎谷物的石臼。
碓磑的近義詞可能是石磨、石磙,反義詞可能是電動磨盤、機械磨碎器等現代化的磨碎設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