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碓磑的意思、碓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碓磑的解釋

舂米和磨粉用具。《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中:“民間舟車碓磑箱篋銀釧之物悉籍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碓磑(duì wèi)是古代兩種糧食加工工具的合稱,分别指用于舂米的“碓”和用于碾磨的“磑”(同“硙”或“磨”)。二者均為傳統農業社會的重要器械,常見于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中。

一、單字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舂也”,指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腳踏式舂米設備。主體由碓臼(石制容器)、碓杆(長木杠)及碓頭(杵)構成,通過人力踩踏将谷物脫殼或粉碎。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磑(硙)

    《說文解字》載:“磑,䃺也”,即石磨。早期為人力或畜力驅動的旋轉磨盤,用于碾磨谷物成粉。漢代後出現水磨(水磑),利用水力提升效率。

    來源:《說文解字·石部》

二、組合詞義

“碓磑”連用泛指糧食加工器械,凸顯古代農事中對谷物精加工的技術體系。如《天工開物》提及“稻去殼用砻,去膜用舂、碾”,其中“舂”對應碓,“碾”關聯磑的功能。

來源: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

三、曆史應用

四、文化意義

“碓磑”象征農耕文明的物質智慧,詩詞中常作田園意象。如杜甫《雨四首》“碓磑無人用,村墟自晝關”,反映戰亂對生産的破壞。

來源:《全唐詩》卷二百三十

五、現代關聯

“碓”字留存于“碓房”(舂米作坊)等方言詞;“磑”因字形生僻,現代多寫作“磨”,但“水磨坊”等詞延續古意。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注:以上來源均為權威典籍,因古籍無網絡鍊接,标注書名供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碓磑”(拼音:duì wèi)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農用工具,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舂米和磨粉的用具,涵蓋兩種功能:

二、結構與發音

三、曆史用例

  1. 《資治通鑒》記載,唐代戰亂時期,民間物資匮乏,甚至出現“賊掠人為糧,生投于碓磑”的慘狀,可見其作為加工工具的功能。
  2. 宋代文獻《湘山野錄》提到官府征用“舟車碓磑箱箧銀钏”等民間物品,說明碓磑是當時常見的生活器具。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記載,可參考《資治通鑒》或宋代文瑩的《湘山野錄》。

别人正在浏覽...

拜倒冰大坂床笫之私初寒慈笃盜名欺世琱麗窦迳杜五附影附聲高難根莖隔肢怪神姑師害政豪發荷禮诃黎勒和旋涸轍之鲋劃條昏祲健捷積誠解鈴雞肋積露為波樛蟠可可兒的蠟光老娘婆戾心龍頭士麥氣毛髻蒙穉密網裒會秋石人皇箬殼三春柳三庫掃房掃學事實勝于雄辯霜醉司鼎四弦通時王伯齊王顧左右而言他無遮會象肖掀雷決電現示小婆小偷遐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