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格詩的意思、半格詩的詳細解釋
半格詩的解釋
詩體的一種。指與今律相諧的歌行體,以别于純粹的古風。 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詩,卷六九為半格詩。 宋 陸遊 《古壽人至聞五郎頗有老态作長句自遣》詩:“點誦内篇 莊叟 語,長歌半格 白公 詩。” 清 趙執信 《聲調譜》引 白居易 《小閣閑坐》半格詩一首為例,分析某為古句,某為律句,某為 齊 梁 ,意在說明半格詩,乃半古半律,為 齊 梁 體的别格。但 汪立名 《白香山詩集》“半格詩”注則認為格與律是相對而言,古體詩、樂府歌行,俱屬格詩;半格詩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詩,一半律詩,并非另有一體。
詞語分解
- 半的解釋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圓。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半。半島。半透明。半脫産。 在中間: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點。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格詩的解釋 .介于今體詩與古體詩之間的一種詩體,或稱半格詩。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四:“ 建安 無偶句, 西晉 頗有之,日盛月加,至 梁 陳 謂之格詩,有排偶而無粘。 沉 宋 又加翦裁,成五言 唐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半格詩”的含義,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主要存在兩種解釋方向,具體如下:
一、詩體結構的混合性定義
-
概念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慶集》,其中第六十九卷标注為“半格詩”。部分學者(如清代汪立名)認為,“半格詩”并非獨立詩體,而是指同一卷中同時包含格詩(古體詩、樂府歌行)和律詩的情況,即“一半格詩,一半律詩”。
-
形式特點
根據趙執信《聲調譜》分析,半格詩可能融合了古體詩的句式和律詩的平仄規則,形成“半古半律”的獨特風格,屬于齊梁體的變體。
二、詩歌韻律的過渡性定義
另有觀點認為,半格詩是唐代詩歌發展中的過渡形式,指與當時新興的律詩(今律)在音韻上部分諧調的歌行體,以此區别于完全自由奔放的古風。例如白居易的《小閣閑坐》即被引用為半格詩的代表作。
三、學術争議與補充
- 争議點:部分文獻(如)将“半格詩”解釋為“形容詩詞佳作”,但此說法與其他曆史文獻及白居易詩集的直接記載存在矛盾,可能為誤讀。
- 文學影響:宋代陸遊曾在詩句中引用“半格白公詩”,側面印證了該術語在古典文學中的接受度。
建議進一步查閱《白香山詩集》注本或唐代詩體研究專著,以獲取更權威的學術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格詩》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一種特殊的詩歌形式。下面是有關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半格詩》可以拆分為“卩”和“少”兩個部首,具有12個筆畫。
- 來源:《半格詩》一詞最早出現在《半格詩草》這本書籍中,由中國詩人陳默堂在1956年編寫。這種詩歌形式融合了詩歌、散文和朗誦的特點。
- 繁體:《半格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半箇詩」。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半格詩」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因此沒有一個固定的古代寫法。
- 例句:他的詩作以半格詩為主,其獨特的結構和韻律吸引了許多讀者。
- 組詞:半格、詩。
- 近義詞:半信半疑、半途而廢。
- 反義詞:完全詩、整齊詩。
以上是關于《半格詩》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