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更的意思、半更的詳細解釋
半更的解釋
初更之半。 唐 孟浩然 《寒夜張明府宅宴》詩:“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
詞語分解
- 半的解釋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圓。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半。半島。半透明。半脫産。 在中間: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點。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更的解釋 更 ē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複興)。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疊(輪流更換)。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張(調節琴弦,喻變更或改革)。
網絡擴展解釋
“半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時間概念:指“初更之半”,即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中的前半夜時段。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初更”通常對應19:00-21:00(不同朝代略有差異),因此“半更”約為初更的一半,即20:00左右。
- 例句參考:
唐·孟浩然《寒夜張明府宅宴》詩:“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
現代用法如:“夜半更深,烏雲蓋月”(描述深夜時分)。
2.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 未完成的狀态:部分資料提及“半更”可比喻事物未完成或中途中斷的狀态,如工作、計劃等,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性存疑。
3.注意區分
- “半更子”:另一詞彙“半更子”指瘧疾或半夜時段(如),與“半更”含義不同,需避免混淆。
4.使用場景
- 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描述時間,如古詩、小說中的夜晚場景描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更這個詞是指夜晚的深夜時刻。拆分部首可以分為日和月兩部分,部首分别是日和月。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順序,半更的總筆畫數為10畫。半更一詞的來源很普遍,用于形容夜晚的深夜時刻,一般指淩晨2點到5點左右。
在繁體字中,半更的寫法是「半更」,和簡體字寫法一樣。
在古代,半更這個詞的漢字寫法是稍有不同的。當時用「半更」在文獻中并不常見,而是用「半晌」來形容深夜時刻。
以下是一些關于半更的例句:
1. 忙碌一天後,我終于在半更的時候放松下來。
2. 他習慣在半更時刻寫作,覺得思緒最為清晰。
一些與半更相關的組詞有:半夜、午夜、深夜等。
與半更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淩晨、三更、子夜。
與半更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黎明、早晨。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