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午的意思、端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午的解釋

(1).農曆五月初五日。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亦以紀念相傳于是日自沉 汩羅江 的古代愛國詩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初學記》卷四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五花絲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羅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帶棟葉五色絲,皆 汨羅 遺風也。”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清 趙翼 《陔馀叢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後漢書·郎顗傳》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論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時鑄陽燧’,是午節宜用午日或丙日,後世專用五日,亦誤。按《周官·壺涿氏》‘午貫象齒’ 鄭 注:‘午故書為五’,然則午五本通用……後世以五月五日為午節,蓋午五相通之誤。”

(2).泛指農曆每月初五日。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為千秋節。 張説 《上大衍曆序》雲:‘謹以 開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唐類表》有 宋璟 《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雲:‘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午(Duānwǔ),又稱端陽、重午、五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定于農曆五月初五。“端”指開端、初始,“午”與“五”相通,故“端午”即“初五”之意。其命名源于古代幹支紀年法和月相計時,農曆五月為“午月”,而五月初五為“午月午日”,故稱“重午”或“重五”。

一、詞源釋義

  1. 字義解析

    • 端:《說文解字》釋為“直也”,引申為“初始”。《風土記》載:“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指五月第一個午日。
    • 午:地支第七位,對應五月;又通“五”,表數字。漢代後“五”與“午”混用,“端午”固定指五月初五。
  2. 别稱考據

    因日期與别名關聯,衍生“端陽”(午日陽氣鼎盛)、“菖蒲節”(懸菖蒲辟邪)等稱謂。《荊楚歲時記》明确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又謂之端午。”

二、文化内涵

  1. 歲時驅邪

    古人視五月為“惡月”,五日為“惡日”,需避邪禳災。民俗包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飲雄黃酒等,源自先秦巫術與醫藥傳統。《禮記·月令》提及五月“陰陽争,死生分”,印證驅疫習俗淵源。

  2. 紀念說演變

    漢代前端午為祛病節日,後附會曆史人物紀念。主流說法有三:

    • 屈原投江:南朝《續齊諧記》載楚人于五月五日投粽祭屈原,成為最廣為流傳的傳說。
    • 伍子胥忌日:吳越地區紀念其忠烈。
    • 曹娥孝父:東漢孝女投江尋父。

三、民俗符號

四、學術定論

現代語言學與民俗學研究确認,“端午”核心含義始終圍繞農曆五月初五的歲時節令,其習俗融合了夏至節氣崇拜、龍圖騰信仰及地域曆史傳說,形成複合型文化載體。《中國節日志》強調其“自然時序與人文精神雙重屬性”。


參考文獻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荊楚歲時記》· 宗懔(南北朝)
  3.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清)
  4. 《中國民俗學》· 烏丙安
  5. 《中國節日志》·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網絡擴展解釋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其名稱“端午”包含豐富的文化内涵,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解析

  1. “端”的含義
    “端”意為“初始”或“開端”,如網頁和所述,古代“端五”即“初五”,指農曆五月初五。
  2. “午”的關聯
    按地支紀月,五月為“午月”,而“午”與“五”相通,因此“端五”演變為“端午”(網頁、)。此外,“午時”為陽辰,故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網頁、)。

二、别稱與日期

端午節有多個别稱,如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網頁、),日期固定在農曆五月初五。其名稱差異多與曆法、習俗相關,例如“重午”因月、日均為“五”而得名(網頁、)。

三、文化習俗

  1. 紀念人物
    主流說法為紀念屈原投江,衍生出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網頁、)。另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網頁)。
  2. 祈福避邪
    挂艾草、佩香囊等習俗與“五月為毒月”的信仰相關,旨在驅邪避災(網頁、)。

四、文化意義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網頁)。其内涵融合了家國情懷、自然崇拜與民俗傳承,如網頁所述,節日寄托了對先賢的追思與對安康的祈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習俗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哀郢澳大利亞人白旄黃钺百世不易察罕長夜飲乘機打劫斥上大初打磕睡單外打氣大廷廣衆動氣短兵接戰耳語惡躁藩儲煩惵鋒至覆姓割恩歌雲攻研瞽目含睇鬟鳳虎體熊腰教練員角招經信均平量移燎壇剺面嫠人曆山劉毅答诏六诏率職脈管梅花白梅花落末利蓬門生輝鉗掣審知世曆輸卵管鼠齧蠹蝕束身自愛死賊晩雕挽僮婉晚文章钜公吳封五纑閑蕩小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