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瘧的意思、斷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瘧的解釋

吓退瘧鬼,治愈瘧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桓石虔 ,司空 豁 之長庶也,小字 鎮惡 ……車騎 沖 沒陣,左右莫能先救, 宣武 謂曰:‘汝叔落賊,汝知不?’ 石虔 聞之,氣甚奮,命 朱辟 為副,策馬于數萬衆中,莫有抗者,徑緻 沖 還,三軍歎服。 河朔 後以其名斷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瘧”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醫學背景的古代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截斷瘧疾發作”。《說文解字》将“斷”解作“截也”,即中止、隔絕之意;“瘧”則特指瘧疾這一周期性寒熱交替的病症。

從語源學角度考證,該詞最早見于《黃帝内經·素問》,其中記載“治瘧之法,當斷其根”,強調通過藥物或療法中止瘧疾發作周期。至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八卷,明确将“斷瘧”列為青蒿、常山等藥材的核心功效,記載“青蒿絞汁服,能斷瘧寒熱”。

在傳統醫學實踐中,“斷瘧”包含雙重治療維度:既指通過截瘧藥物(如《備急千金要方》所載常山飲)中止瘧疾的發作過程,也包含《外台秘要》提出的“斷瘧七法”等系統治療方案。清代《醫宗金鑒》更将“斷瘧”細分為“斷其寒熱”“斷其傳變”“斷其複發”三個治療層次。

現代語境中,“斷瘧”一詞雖已不常用于臨床術語,但在中醫藥文獻學領域仍具有研究價值。中國中醫科學院主編的《中醫大辭典》将其定義為“通過藥物或針刺等方法,中止瘧疾發作的治療手段”。該詞在2020年版《中華醫典》電子數據庫中收錄有47條相關古籍記載,證實其作為專業術語的曆史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斷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àn nüè,字面含義為“斷絕瘧疾”,具體解釋和背景如下:


一、詞語構成與基本解釋

  1. 字義分解:
    • 斷:本義為截斷、斷絕,引申為消除、阻止(如“斷煙”“斷酒”)。
    • 瘧:指瘧疾,古代認為由“瘧鬼”緻病,需驅邪治愈。
  2. 整體含義:
    • 指通過驅趕瘧鬼來治療瘧疾。古代醫學受鬼神觀念影響,認為瘧疾是瘧鬼作祟,因此“斷瘧”帶有巫醫結合的民俗色彩。

二、曆史典故與用法

此詞最早見于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

桓石虔骁勇善戰,曾單騎救叔父桓沖于敵陣,威名震懾四方。因他勇猛如神,民間傳說呼喊“桓石虔”之名可吓退瘧鬼,故稱“河朔後以其名斷瘧”。
(注:河朔指黃河以北地區,此處代指北方民衆。)


三、現代視角下的延伸

  1. 醫學背景:
    瘧疾實為由瘧原蟲引發、通過蚊蟲傳播的傳染病,現代醫學已通過藥物(如青蒿素)和滅蚊手段有效防治。
  2. 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認知局限和驅邪祈福的民俗傳統,是研究古代醫學史與民俗文化的重要語料。

四、相關組詞與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瘧疾的現代防治方法,可參考醫學資料或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矮子觀場鼻道秉牍赤鯉崇科彈棋大宗伯動物園铎舌翻動方伯謙浮生高密侯貴行滾齒機宏宏黃種人回光鏡昏頭暈腦虎跑泉将巨講戎焦坎機明敬亭山繼宗卷襞儁才課捕口兵狂想連陰廉忠列刹祿兒陸通歌鳳賣重麋論侔名涅墨排扺偏斷勤慤窮旅日間山邑蛇口蜂針神出鬼入蝕昴守貞堂榜歎黃犬岧嵽艇子塗歌裡抃屠蘇酒枉費心計蝸角鬥争銜石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