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木掘地的意思、斷木掘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木掘地的解釋

上古時代,斷木為杵,掘地為臼。雖粗拙,亦適用。語出《易·繫辭下》。 宋 黃庭堅 《題王黃州墨迹後》詩:“掘地與斷木,智不如機舂。”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嘗觀 孔融 《肉刑論》雲:賢者所制,或踰聖人,水碓之巧,勝于斷木掘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木掘地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字面意為“砍斷樹木,挖掘土地”,常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徹底鏟除禍患。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一、字義分解

  1. 斷木

    “斷”指砍斷、截斷;“木”指樹木。合指砍伐樹木,象征破除表面障礙或清除基礎支撐。

  2. 掘地

    “掘”指挖掘、深挖;“地”指土地。合指深挖土地,喻指深入根源,徹底清除隱患。


二、典故溯源

此成語最早見于《韓非子·顯學》:

“夫斷木掘地,不若斧斤之利也。”

此處以“斷木掘地”的笨拙方式對比斧頭的鋒利,暗喻方法不當則事倍功半,後引申為需從根源入手解決問題。


三、現代釋義

  1. 核心含義

    強調徹底鏟除禍源,而非表面處理。例如:

    “反腐需斷木掘地,破除利益鍊條。”

  2. 引申用法

    在治理、改革等語境中,指系統性解決深層矛盾,如:

    “環保政策要斷木掘地,關停污染企業僅是第一步。”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2. 《古代漢語成語詞典》

    引《韓非子》典故,強調其“除根務盡”的哲學内涵。


五、使用場景


“斷木掘地”以具象動作隱喻深層治理邏輯,其權威釋義需結合典籍語境與當代實踐,體現從根源徹底解決問題的決心與手段。

網絡擴展解釋

“斷木掘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上古時代人們斷木制成杵、掘地作為臼的原始勞作方式,形容工具雖簡陋卻實用。該詞出自《周易·系辭下》,原文記載了早期人類“斷木為杵,掘地為臼”的生活場景。

二、出處與引用

  1. 經典出處
    源自《周易·系辭下》,描述先民通過斷木和掘地制作杵臼,用于谷物加工()。
  2. 後世引用
    宋代黃庭堅在《題王黃州墨迹後》詩中提到:“掘地與斷木,智不如機春”,表達對原始勞作方式的感慨()。王應麟《困學紀聞·評詩》也以此詞讨論工具演變()。

三、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用強力手段解決問題”,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解釋仍以《周易》的原始含義為核心。

四、用法特點

該成語以具體勞作場景反映上古社會生産力水平,是研究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重要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易》及宋代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常守故白垩白頭如新白帻榜楚被巾筆頭赤溜出律川境初筵誕妄德機得用地下熱鬥進杜葵乏興飛蛾赴火憤氣高敏公分功美工銀夠得上貫繩桂荏估摸棍蠹河門海口桁架紅棗黃經晦芒虺頽穢汙佳兆擊毂景點金朱記憶拒命亮度連口嵺廓栗銳罵詛門迳眄遇鳴奏母大蟲畔等頻歲剖疑輕看忍害三番深仇重怨鼠豺拖刀計小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