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墨残楮的意思、断墨残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墨残楮的解释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楮,纸。 明 王世贞 《俞紫芝<急就章>》:“ 子中 独能寻考遗则於断墨残楮,遂与 仲温 并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墨残楮"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成语组合,其核心意义指向残缺不全的书写载体。该词由"断墨"与"残楮"两个偏正短语构成,其中"断"指中断、不连贯,"墨"为书写颜料;"残"指破损不完整,"楮"特指楮皮纸这一传统书写载体。两者组合后,既形容纸张残破又指墨迹断续,引申指代残缺不全的文献典籍或未完成的书稿。

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人尺牍,常用于描述战乱后文献散佚状况。清代《四库全书》编纂工程中,编纂官曾用此词形容收集到的残本古籍。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将其归入"典籍考据类"词汇,强调其作为文献学专业术语的功能性。

在文化内涵层面,该成语承载着中国古代"敬惜字纸"的传统观念。古人认为文字承载圣贤之道,即便是残破的墨迹纸片也需妥善保存。这种文化心理在宋代《梦溪笔谈》、明代《天工开物》等典籍中均有体现,与"韦编三绝""汗牛充栋"等成语共同构成汉语特有的典籍文化体系。

当前该词主要应用于古籍修复、版本鉴定等专业领域。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在《古籍修复标准术语》(2019版)中,将"断墨残楮"列为二级破损程度的专业描述用语,特指存在文字缺失但尚可辨识的古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断墨残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uàn mò cán chǔ,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或文献。其中“楮”是古代造纸的原料,代指纸张,“断墨”与“残楮”共同形容文献因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而破损不全的状态。


详细解析

  1. 词源与出处
    成语出自明代王世贞的《题俞紫芝急救章》(或《俞紫芝》),原文提到“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意为从残破的典籍中追溯前人的规范。

  2. 结构特点

    • 联合式结构:“断墨”与“残楮”并列,均强调文献的残缺。
    • 中性色彩:无褒贬倾向,仅描述客观状态。
  3. 近义词
    类似成语包括“断简残编”“残篇断简”,均指代不完整的古籍或文字记录。


使用场景


注意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该词可形容“书画风格独特”,但此解释未被主流词典收录,建议以典籍相关的含义为准。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霸才本操厂甸尘迹赤旆词汇大虑东朔都家豆茎恶境头耳目一新风尘表物黼依高崇各得其所护过饰非婚婣贱位静办记印居下讪上叩马而谏抠搜拉夫雷闪灵蛇珠廪米流落风尘漫与木魅木朽蛀生矃目女道疲怠铺舍气垫伽蓝欺负秦妃清飈轻灵亲倚穹谷秋捷饶广色授魂与善念手状书楼讼鬼肃慎特耸同生屠牛坦徒行魏郑向非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