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谅的意思、端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谅的解释

正直诚信。 唐 白居易 《独孤郁司勋郎中知制诰制》:“端谅忠谨,介然自居。为臣若斯,足可嘉奬。” 明 李东阳 《敦本堂记》:“又遡而求之,按察之刚直,御史之端谅,以至於二祖之友悌,则称为都统之后,可以无愧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谅”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素分解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素释义

  1. 端:本义为“直立不偏”,《说文解字》释为“直也”,引申为正直、端庄之义。《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收录其“正直;正直的人”义项,如《孟子·离娄下》载“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即用此解。
  2. 谅:原指诚信,《说文解字》注“信也”,后衍生出体察、宽恕之意。《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列举其“诚实;诚信”及“推想而谅解”双重义项,如《论语·季氏》云“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取诚信之义。

二、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礼学典籍,《礼记·祭义》载“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东汉郑玄注此段时以“端谅”注解“严威”状态,特指祭祀时庄重诚信的精神仪态。清代经学家孙希旦在《礼记集解》中进一步阐释:“端谓容貌端严,谅谓心志诚信。”

现代汉语中,“端谅”多用于描述兼具仪态庄重与品性诚实的特质,如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评述士人风骨时写道:“其行己也,端谅而不忮,斯可谓士矣。”该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被标注为书面语,属典雅用词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端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根据唐代白居易《独孤郁司勋郎中知制诰制》和明代李东阳《敦本堂记》的引用,“端谅”指正直诚信,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强调忠诚、严谨、刚直等特质。例如“端谅忠谨,介然自居”(白居易)。

  2.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3)将其解释为“对他人过错的宽容与谅解”,认为“端”表宽容、“谅”表理解。但这一释义缺乏权威古籍佐证,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谨慎参考。

  3. 使用场景

    • 传统语境:多用于描述官员或士人的正直品格(如“御史之端谅”)。
    • 现代引申:若采用宽容之义,可适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包容态度,但需注意语义演变可能带来的歧义。

建议:在正式文献或历史研究中,优先采用“正直诚信”的释义;日常交流中若使用“宽容”含义,建议结合语境说明,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毗昙避躲不检不能自已参和成都市乘肥黜陟幽明猝倒徂阴搭路胆薄登临恶诧饭颗山罚赎附骥挂镜线官仓官长归明顾眺河督华绂偟遽胡螓磵壑见猎戢和近忧捐纳局正开厨狂走赖耶露鹄轮扇盲视昧揥明线彭聃劈哩啪啦清疎其余弃之如敝屐啓足如恐不及生态平衡申举轼鼃四边形谈説抟弄退还外切王御完牢纬度地带性芜昧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