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爛朝報的意思、斷爛朝報的詳細解釋
斷爛朝報的解釋
(1). 宋 王安石 對《春秋》經的貶稱。 王安石 以《春秋》多殘缺,而解經者每遇疑難之處,即指為阙文,故雲。斷爛,殘缺不全。朝報,政府的公告。《宋史·王安石傳》:“先儒傳注,一切廢不用。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今上史學》:“ 宋 朝大儒如 王荊公 ,以《春秋》為斷爛朝報,不列六經。”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三章二:“《春秋》的文句雖是簡短,前人竟有譏之為‘斷爛朝報’者,但在文字的技術及史事的編排上,比起《尚書》來,都有明顯的進步。”
(2).謂事實記載淩亂蕪雜。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錄十·遼宋金三史》:“《宋紀》凡一人一事,必為二目,如除既有文,授又疊出,建議施行,類皆數見,讀盡一通,漫無綮要,所謂斷爛朝報,良可浩歎。” 魯迅 《小說舊聞鈔·雜說》:“作者見聞較近,當有所根據,惟敍次散漫,多近乎斷爛朝報,不甚合章回小説體裁焉。”
詞語分解
- 斷爛的解釋 殘缺不全。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若使但求諧于《房中》、《鐃吹》之調,取其字句斷爛者而模範之,以為樂府如是,豈非 西子 之顰、 邯鄲 之步哉!” 清 梅曾亮 《贈孫秋士序》:“敝衣冠,獨行市
- 朝報的解釋 朝廷的公報。刊載诏令、奏章及官吏任免等事。 漢 唐 諸朝由諸藩京邸傳抄轉報,稱邸抄或邸報。後世有由内閣鈔發的,稱為閣鈔;有由六科鈔發的,稱為科鈔。在外省統稱為朝報,又稱京報。 宋 周密 《癸辛雜識
網絡擴展解釋
“斷爛朝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斷爛”(陳腐雜亂)和“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诏令、官員奏章的文件)組成,字面指陳舊殘缺、缺乏參考價值的曆史記載。
- 引申含義:現多用于形容内容雜亂無章、失去時效性或研究價值的文獻資料。
二、曆史典故
- 出處:源自《宋史·王安石傳》,王安石曾貶稱儒家經典《春秋》為“斷爛朝報”,認為其内容零散殘缺,缺乏系統性。
- 背景:宋代科舉改革中,王安石主張廢除《春秋》的官學地位,認為其記載混亂,不適用于治國參考。
三、用法與示例
- 使用場景:多用于學術或文化讨論中,批評文獻的内容過時、邏輯混亂或價值缺失。例如:
“這些未經整理的檔案如同斷爛朝報,難以作為研究依據。”
- 感情色彩:中性偏貶義,強調對資料實用性的否定。
四、現代延伸
在信息時代,該詞可比喻缺乏更新、脫離實際的陳舊信息,但需注意其原意特指曆史文獻,非泛指普通報紙。
五、反義詞
與“權威典籍”“翔實史料”等詞相對,強調對文獻價值的否定。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爛朝報,這個詞是指那些充斥着無用消息和低俗内容的報紙、雜志等媒體。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斷”、“爛”、“朝”、“報”。其中,“斷”的部首是“弓”,筆畫數為3;“爛”的部首是“火”,筆畫數為11;“朝”的部首是“月”,筆畫數為10;“報”的部首是“攴”,筆畫數為12。
《斷爛朝報》這個詞來源于民間俚語,形容一些無聊、庸俗、質量低劣的媒體,特别是一些充斥着八卦、娛樂和低俗内容的報紙雜志。它的出現是對媒體追逐流量、迎合庸俗化需求的諷刺與批評。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就是使用繁體字的漢字寫出《斷爛朝報》這個詞,即「斷爛朝報」。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使用古代漢字來寫《斷爛朝報》這個詞,例如「斷爛朝報」。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書法特點。
例句:
1. 我不看《斷爛朝報》這種八卦新聞的媒體,我更喜歡看一些有深度的報道。
2. 這個節目充斥着低俗内容,簡直就是一檔《斷爛朝報》般的節目。
與《斷爛朝報》相關的組詞有:娛樂新聞、八卦雜志、庸俗報紙等。
近義詞包括:垃圾媒體、庸俗媒體、低俗傳媒等。
反義詞則可以是:高質量媒體、深度報道、正能量傳媒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不要猶豫地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