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靜的意思、端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靜的解釋

[elegant and calm] 端莊沉靜

一副端靜自重的外表

詳細解釋

端正沉靜。《南史·後妃傳下·陳後主沉皇後》:“後性端靜,有識量,寡嗜欲,聰敏強記,涉獵經史,工書翰。” 宋 蘇轼 《乞擢用程遵彥狀》:“而端靜之士,雖有過人之行,應務之才,又皆藏器待時,恥於自獻,朝廷莫得而知之。”《清史稿·選舉志二》:“於 上海 添設外國語言文字學館,選近郡年十四歲以下、資禀穎悟、根器端靜之文童,聘西人教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端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儀态或性格特質,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端靜(duān jìng)指“端莊沉靜”,強調内外兼修的穩重與平和。這一特質既體現在外在舉止的得體優雅,也表現為内心的從容不迫。

二、詞義結構

三、文獻用例

  1. 曆史人物描述
    《南史》記載陳後主沈皇後“性端靜,有識量”,凸顯其性格的沉穩與聰慧。
  2. 人才評價标準
    宋代蘇轼在《乞擢用程遵彥狀》中提到“端靜之士”雖才華出衆,卻謙遜内斂,體現了古代對德才兼備者的推崇。
  3. 選拔條件
    《清史稿》記載清朝設立學堂時,要求選拔“根器端靜之文童”,強調品性端正為重要标準。

四、使用場景

五、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附: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端靜”的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書面語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南史》《清史稿》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靜(duān jìng)這個詞可以理解為指事物的末端或邊緣處非常安靜和甯靜的狀态。拆分部首是“立”和“青”,筆畫為8畫。在漢字的起源中,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文字演變,最早的寫法采用了象形的形式,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字形。 繁體字的寫法是「端靜」。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然而,「端靜」在古代的書法中仍然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形态,沒有明顯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端靜的例句: 1. 整個花園的邊緣非常端靜,隻有微風掠過的聲音。 2. 在這個喧鬧的城市裡,我渴望找到一片端靜的地方。 關于組詞,可以有以下詞語: 1. 端詳(duān xiáng) 2. 甯靜(níng jìng) 3. 安靜(ān jìng) 4. 靜谧(jìng mì) 與端靜近義的詞語有: 1. 幽靜(yōu jìng) 2. 靜谧(jìng mì) 與端靜反義的詞語有: 1. 喧嚣(xuān xiāo) 2. 嘈雜(cáo zá)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