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齑塊粥的意思、斷齑塊粥的詳細解釋
斷齑塊粥的解釋
見“ 斷虀畫粥 ”。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粥的解釋 粥 ō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質食品:小米粥。 像粥的東西:泥粥。亂成一鍋粥。 粥 ù 古同“育”,生養。 古同“鬻”,賣。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齑塊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解釋
該成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生活貧苦卻勤奮學習或堅持志向的狀态。其核心意義與“斷齑畫粥”相同,屬于同義表達。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清代馮桂芬的《潘绂庭京卿五十壽序》,文中提到“希文斷齑塊粥,而有先憂後樂之志”,将範仲淹(字希文)的節儉與遠大志向并提。
- 曆史背景:典故源自宋代範仲淹青年時期苦讀的經曆。他寄居寺廟時,每日将凝固的粥劃為四塊,搭配切碎的腌菜(齑)充饑,堅持三年之久。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清貧力學的情景。
- 近義成語:斷齑畫粥、箪食瓢飲。
- 結構特點:通過“斷齑”(切分腌菜)和“塊粥”(分塊冷粥)兩個動作,具象化表現生活簡樸。
四、延伸解析
- “齑”的含義:指搗碎的姜、蒜或腌菜等,常與貧寒生活關聯。
- 文化意義:成語不僅體現物質匮乏,更強調在困境中堅持理想的精神,如範仲淹“先憂後樂”的胸懷。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細節,可參考《五朝名臣言行錄》等宋代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齑塊粥》的意思
《斷齑塊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舊時因為喪事或節令,不做糧食加工,隻吃齑粥。比喻日子艱難,生活困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斷齑塊粥》由四個漢字組成,可根據其字的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
- 斷:部首為「文」,總筆畫數為4
- 齑:部首為「齒」,總筆畫數為21
- 塊:部首為「土」,總筆畫數為7
- 粥:部首為「米」,總筆畫數為10
來源及繁體
《斷齑塊粥》的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多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
在繁體字中,此成語的寫法為「斷齏塊粥」。
古時候漢字寫法
成語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斷齑塊粥》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斷齋塊粥」。
例句
1. 他們那個年代非常貧困,經常隻能吃些斷齑塊粥度日。
2. 在戰争時期,人們斷齑塊粥,艱難度日。
組詞
與《斷齑塊粥》相關的組詞包括:
- 斷:斷絕、斷言、斷交
- 齑:齑粉、齑水、齑菜
- 塊:土塊、一塊、金塊
- 粥:稀粥、養生粥、草粥
近義詞
與《斷齑塊粥》意義相近的成語有:
反義詞
與《斷齑塊粥》意義相反的成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