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短褐的意思、短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短褐的解釋

[coarse cloth jacket] 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

鄰有短褐而欲竊之。——《墨子·公輸》

詳細解釋

(1).粗布短衣。古代貧賤者或僮豎之服。《墨子·非樂上》:“昔者 齊康公 ,興樂萬,萬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糟糠。” 孫诒讓 間诂:“短褐,即裋褐之借字。”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逯欽立 注:“短褐,粗布短衣。”《荀子·大略》“衣則豎褐不完” 唐 楊倞 注:“豎褐,僮豎之褐,亦短褐也。” 明 楊士奇 《漢江夜泛》詩:“短褐不掩脛,嵗暮多苦寒。” 清 方文 《将去彭城留别魏少尹》詩:“短褐尚不完,敢作狐貉想?”

(2).指地位卑下的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短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短褐”指古代平民或勞役者所穿的粗布短衣,通常由獸毛、麻料等編織而成,是身份低微者的典型服飾。這一概念既包含衣物本身,也引申代指貧苦階層()。

二、讀音與别稱

三、結構特征

四、曆史文獻例證

五、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階級符號,“短褐”在詩詞中常與“朱門”“華服”形成對比,如杜甫詩句“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長鞭”,通過服飾差異反映社會階層分化()。


注:該詞在成語“短褐不完”中引申為“事物不完整”,但此屬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短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短而褐色的衣物。下面我将對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短褐》的部首是石(矛旁),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短褐》這個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其中《短》是形容詞,意為長度不長,較短;《褐》是名詞,表示顔色偏向灰褐色或棕褐色。所以《短褐》指的是短而褐色的衣物。 繁體:《短褐》的繁體字為「短褐」。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對于《短褐》的表示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采用短糙的布料或皮革來形容褐色的衣物。 例句:他穿着一件短褐,看起來很樸實而又舒適。 組詞:短褐衫、短褐褲、短褐袍。 近義詞:短棕、短黃,這些詞語也可以用來形容短而褐色的衣物。 反義詞:長白、長黑,這些詞語表示相反的意思,即長而白色或黑色的衣物。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