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t afford the next meal;go hungry] 下一頓沒有飯吃了
過去家裡窮得三天兩頭斷頓
亦作“ 斷飩 ”。糧食斷絕,不能按頓吃飯。《白雪遺音·馬頭調·讨飯》:“世界上最苦苦不過的難挨餓,眼看着斷飩無米下鍋。”《群強報》1918.6.25:“架不住分文沒有,又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時常斷頓兒沒飯吃。” 姚雪垠 《長夜》二九:“人家過年咱不過年,人家吃肉咱斷頓。”
“斷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字面意義
指因貧困導緻糧食斷絕,無法按時吃飯。例如:“過去家裡窮得三天兩頭斷頓”。該用法強調生活窘迫,常見于描述舊時貧困狀态,如姚雪垠《長夜》中“人家過年咱不過年,人家吃肉咱斷頓”。
引申含義
可泛指事物突然中斷或無法持續,如“計劃因資金問題斷頓”。這種用法多用于口語,強調連續性被打破。
在藝術領域(如說唱、詩歌)中,“斷頓”指通過刻意停頓制造節奏變化或情感張力。例如,表演中突然中斷語句以突出重點,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日常交流中,“斷頓”多指經濟困頓導緻的斷糧,需避免與“斷句”“停頓”等混淆。藝術領域的特殊用法需謹慎使用,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釋義。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看《白雪遺音》《長夜》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