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斷的意思、斷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斷的解釋

[decidedly;absolutely] 絕對(現代漢語一般用于否定式的語句)

斷斷使不得

詳細解釋

(1).專誠守一。《書·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曰:“斷斷,守善之貌。無他技能,徒守善而已。” 蔡沈 集傳:“斷斷,誠一之貌。”《後漢書·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 劉寵 斷斷守善,餘皆素餐緻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兇。” 唐 柳宗元 《懲咎賦》:“讒妬構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 宋 王安石 《謝提轉啟》:“體愛養元元之意,樂扶持斷斷之能。”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讀<論語>》:“夫門人疑一貫之説,如繫風捕影之難,而 曾子 斷斷然以忠恕盡之。”

(2).确實;決然無疑。 宋 蘇轼 《<凫繹先生詩集>叙》:“鑿鑿乎如五穀必可以療饑,斷斷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 清 劉鹗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自序》:“後此五十年後之子,必且與物俱化,更不能保其日月之暫留,斷斷然矣。”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雖人之性有不同乎,而可斷斷言之曰:人道無求苦去樂者也。”

(3).絕對。現代漢語一般用于否定式的語句。《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世叔,這話斷斷使不得的了。” 清 劉銘傳 《議開鐵路以圖自強疏》:“洋債以濟國用,斷斷不可。” 魯迅 《二心集·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現在有自以為大有見識的人,在說‘為人類的藝術’。然而這樣的藝術,在***************裡,是斷斷沒有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斷”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演變,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古漢語中的含義

  1. 忠誠專一
    源自《尚書·秦誓》中的“斷斷猗”,形容人專誠守一、心無旁骛的品質。例如:“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書經·秦誓》),意為“若有一位臣子,誠心專一而沒有其他技能”()。

  2. 确實、決然無疑
    在曆史文獻中,也可表示肯定的判斷。如《後漢書》提到“斷斷守善”,強調堅守善道的态度()。


二、現代漢語用法

強調絕對性,多用于否定句
現代漢語中,“斷斷”通常與否定詞搭配,表達強烈的否定或限制。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斷”的單字含義(如截斷、判斷等),可參考相關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斷(duàn duàn)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為“斤”和“又”,總共有7個筆畫。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斷斷”。 《斷斷》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其本義為“斷絕、中斷”。在古代,它的寫法為“斷斷”,其中的“斤”部表示斧頭,而“又”部則表示兩個手。這個漢字的形狀象征着用斧頭砍斷一根物體,因此也引申為“斷絕”的意義。 有時候,《斷斷》也可以指代一個人斷絕聯繫或言行間斷。它還可以表示事情沒有完全做完,沒有順利完成,或者表示斷續不斷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斷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仍然為“斷斷”。 以下是一些使用了《斷斷》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們之間的友誼因為誤會而斷斷更始。 2.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斷斷續續,導緻延誤了很多時間。 3. 雖然他常常打電話過來,但我們之間的交流仍然有些斷斷續續的。 一些與《斷斷》相關的詞彙包括: 1. 絕斷(jué duàn):完全斷絕、中斷。 2. 斷絕(duàn jué):中斷、消失。 3. 停斷(tíng duàn):停止、斷絕。 與《斷斷》相對的反義詞是“連續”,表示沒有中斷或間斷的狀态。 綜上所述,《斷斷》這個詞的意思為“斷絕、中斷”,其拆分部首為“斤”和“又”,它的筆畫數為7。它是由古代漢字發展而來,用以表示中斷、斷絕、事情沒有完成或狀态斷斷續續的意思。同時,它也可以表達一個人斷絕聯繫或言行間斷的情況。在繁體字中,斷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一些相關的詞彙包括絕斷、斷絕和停斷,其反義詞為連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