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eartbroken] 割開或切斷腸子。形容極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時用以形容極度悲傷之情
空斷腸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緻遠《天淨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極度喜愛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唐· 白居易《井底引銀瓶》
(1).割開或切斷腸子。《三國志·魏志·華佗傳》:“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
(2).謂腸斷折。參見“ 斷腸猿 ”。
(3).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 唐 李白 《清平調》詞之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 巫山 枉斷腸。” 宋 蘇轼 《次韻回文》之二:“紅牋短寫空深恨,錦句新翻欲斷腸。” 郭沫若 《牧羊哀話》:“像這樣斷腸地方,傷心國土,誰還有鐵石心腸,再能夠多住片時片刻呢?”
(4).秋海棠花的别名。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至於麗春、款冬……斷腸、洗手、紅姑、虞美,叢生砌下,遞換疄間,非盆盎之所收拾也。”
“斷腸”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
本義與演變
原指“割斷腸子”的物理行為,如《三國志》記載華佗治療腸疾時“斷腸湔洗”。後來逐漸演變為比喻極度悲傷或思念,形容情感沖擊如斷腸般劇烈,例如唐代李白詩句“雲雨巫山枉斷腸”。
文學中的情感表達
常用于詩詞中強化悲怆意境,如馬緻遠《天淨沙·秋思》的“斷腸人在天涯”,描繪遊子漂泊之痛。此外,也偶見用于形容極度喜愛,如白居易《井底引銀瓶》“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典故與引申
據《搜神記》等文獻記載,東晉時期“母猿喪子”的典故是“斷腸”情感喻義的來源之一,後衍生出“肝腸寸斷”等成語。
其他用法
在植物學中,“斷腸”亦指秋海棠的别名,因其汁液有毒,誤食可能引發腸胃劇痛。
建議延伸:若需更完整的詩詞用例或植物相關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中國植物志》等權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