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蔗的意思、都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蔗的解释

即甘蔗。 汉 刘向 《杖铭》:“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 三国 魏 曹植 《矫志》诗:“灵虬避难,不耻汚泥。都蔗虽甘,杖之必折。”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蔗》:“蔗正本少,庶本多,故蔗又曰诸蔗。诸,众也,庶出之谓也。庶出者尤甘,故贵其庶也。曰都蔗者,正出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蔗是汉语古籍中对优质甘蔗的雅称,多见于古代文学及农学文献。该词由“都”(本义指都城,引申为“大”“美”)与“蔗”组合而成,特指茎秆粗壮、汁液甘醇的甘蔗品种。

《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食蔗自尾至本”的典故时,明确使用“都蔗”代指上等甘蔗,并衍生出“渐入佳境”的成语。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将都蔗归类为竹族植物,描述其“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的生物特征。

古代农书《齐民要术》记载了都蔗的种植区域:“雩都县土壤肥沃,特宜甘蔗,味及采色,余县所无”,印证其作为特定地域优质甘蔗的代称属性。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将都蔗纳入药用植物范畴,记载其“蔗浆甘寒,能泻火热”的食疗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都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都蔗”即甘蔗的别称。古代文献中常以“都蔗”代指甘蔗,例如汉代刘向的《杖铭》提到“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三国曹植的《矫志》诗中也写道“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均以甘蔗的特性作比喻。

  2. 词源与用法

    • 清代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解释:“曰都蔗者,正出者也”,指“都蔗”可能特指主干粗壮的正茎甘蔗,与普通分蘖的“庶蔗”相区分。
    •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强调甘蔗的甘甜特性,同时引申出“事物虽好却需恰当使用”的哲理,如刘向以甘蔗不宜作拐杖,暗喻佞人不可信。
  3. 植物学关联
    甘蔗(学名:Saccharum officinarum)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含糖量高,可生食或制糖。古代称“柘”,六朝后逐渐通称“甘蔗”。

总结
“都蔗”是甘蔗的古称,多见于汉代至清代的文献,既指代植物本身,也用于文学隐喻。若需进一步了解甘蔗的历史传播或文化寓意,可参考《杖铭》《南越笔记》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敖仓白跖辟言插关春首麤重打埃尘大罗神仙诞曜大阮牒用独处蠹居棋处笃么儿稚風樹圭角岸然归正人豪句黑附子后夜货仓炯朗蠲洁恪慎箖箊漫面马上功成缅维弥道摩画木耳难星戗脊青鞋布袜青幽幽起柂榷筦乳峰乳字三娥沙丁鱼上知蛥蚗赊遥士林布寿山石刻顺风旗谇辱贪惰头鱼拓提万户委屈揾钱汙蔑五体投诚诬謡闲服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