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士的意思、都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士的解釋

(1).《周禮》官名。掌理都家獄訟事。《周禮·秋官·序官》:“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 鄭玄 注:“都家之士,主治都家吏民之獄訟以告方士者也。” 孫诒讓 正義:“都士主治大都、小都、王子弟、公卿采地之獄訟。”

(2).京都或大城市的人。 漢 桓寬 《鹽鐵論·國疾》:“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 馬非百 簡注:“都,都城或大城市。意思是説鄉裡人比不上都城或大城市的人文明,有見識。”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尊男、卑女,貴人、賤狙,華族、寒門,别若鳥魚,蠻獠、都士,絶出智愚,燦然列級,天淵之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士”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周禮》中的官職名稱 指古代掌管都家(貴族封地)獄訟事務的官員。根據《周禮·秋官·序官》記載,該官職設有中士2人、下士4人,主要負責處理大都、小都及公卿封地的訴訟案件。鄭玄注解說其職責是“主治都家吏民之獄訟以告方士”。

二、指代京都或大城市居民 漢代文獻《鹽鐵論·國疾》提到“鄙儒不如都士”,馬非百簡注稱“都”指都城或大城市,強調城市居民相較于鄉裡人更文明、有見識。康有為在《大同書》中也用此詞體現社會階層差異。


補充說明: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兩個釋義分别體現了古代官職制度和社會文化觀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士》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段落标題:

意思

《都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的是古代官職或官員的稱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段落标題:

部首和筆畫

《都士》的部首是「阝」,總共包含了7個筆畫。

來源: 段落标題:

來源

《都士》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一書中。在古代,這是一種官職名稱,代表着地方官員的身份。

繁體: 段落标題:

繁體

《都士》的繁體字為「都士」。

古時候漢字寫法: 段落标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變化,隨着曆史演變,《都士》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漢字的形态。

例句: 段落标題:

例句

他是京城的一名都士,負責管理市區文教事務。

太守把都士任命為縣學的主管。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段落标題:

相關詞語

與《都士》相關的詞語包括:都尉、縣尉、都督等。

近義詞有:都尉、縣尉。

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