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的意思、都门的详细解释
都门的解释
(1).京都城门。《汉书·王莽传下》:“兵从 宣平城门 入,民间所谓 都门 也。” 颜师古 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唐 韩愈 《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宋 柳永 《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都中里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元皇帝 时,廷尉 张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 《送宋少府之官长洲》诗:“白髮 长洲 尉,都门万里船。” 清 顾炎武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诗:“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刘 接见。询其邦族,曰:‘ 山东 临胊 秀才也,游都门二十年矣。’”
词语分解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 门的解释 门 (門) é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
网络扩展解释
“都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可结合文献典籍及文学作品进行说明:
1.京都城门
- 定义:指古代都城(如长安、洛阳等)的城门。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记载:“兵从宣平城门入,民间所谓都门也。”
- 唐代韩愈《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 例句:宋代柳永《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描绘了在京都城门外设帐饯别的场景。
2.都中里门
- 定义:指都城内的里坊之门,多与居民生活相关。
- 出处:
-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提到,张闓“私作都门,早闭晚开”,引发民众不满。
- 应用:此类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反映古代城市管理细节。
3.借指京都
- 定义:以“都门”代指整个都城或京城,属借代修辞。
- 文学例证:
- 白居易《长恨歌》“东望都门信马归”,以“都门”指代长安。
- 《红楼梦》中“神仙昨日降都门”“一日到了都门”,均以“都门”代指京城。
- 其他用例:元代揭傒斯诗句“都门万里船”,清代顾炎武“两年相遇都门道”,均属此类。
“都门”一词从具体城门逐渐演变为京都的象征,兼具地理与文化的双重意义。其用法在历史文献和诗词中广泛存在,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世说新语》及唐宋诗词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都门是指古代都城的城门,也可指代都城的大门或入口。它象征着古代帝王权力和统治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都字的部首是阝,表示“邑”,意为城邑。都字共有8画。
来源:
都门一词最早见于《论语·述而》:“三家者以《礼》断也。夫子为《北宫》。”这里的北宫即指的是孔子所设立的都门。
繁体:
都門(使用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都门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
例句:
1. 昔日的都门,现已成为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
2. 这座城市的都门向来都是人们进出的主要通道。
组词:
都城、都市、都民、门前、城门、大门
近义词:
城门、大门、门户
反义词:
外门、乡门
希望这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