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宽达额之一半。《后汉书·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二:“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 宋 苏轼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诗:“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峨眉世所妍。”
(2).数额的一半。《宋史·选举志一》:“欲加试《论语》大义,仍裁半额,注官依科目次序。”
半额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合名词,由“半”(表示二分之一)和“额”(指规定的数目或数量)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原定数额的一半。以下是具体解析:
指某个完整数量或标准数值的50%。常用于描述折扣、配额、费用等场景,强调对原数值的等分削减或限定。例如:“半额优惠”即支付原价的50%,“半额奖学金”指获得全额奖学金的一半金额。
在促销活动中,“半额”直接关联价格折扣(如“半额出售”),或指代部分退款(如“退还半额费用”)。此时需明确基数(如商品原价)以避免歧义。
用于描述配额制下的减量供给,如“供水半额”(限供正常水量的50%)、“半额配给制”等,体现数量控制的强制性。
偶见于比喻性表达,如“付出半额努力”暗示未达预期标准,但此类用法需依赖具体语境支撑。
定义“半”为“二分之一”,“额”为“规定的数目”,组合义明确指向“原定数量的50%”。该释义为现代汉语规范依据(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8页;第345页)。
在“半”字条目下收录“半额”作为复合词例证,强调其数量分割属性(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759页)。
“半额”是具象数量概念,需依附于具体“全额”基准方能生效,其使用依赖于社会规则(如商业契约、行政规定)的语境预设。
“半额”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若需进一步探究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后汉书》《宋史》等文献原文。
百年谐老北闱边堠辟言裨赞玻璃砖不擒二毛朝路初潮出出律律丹窍董正逗耍二滩水电站发放讽一劝百否妇诰封夫人弓射公朱皇然嘉禾舞緘书焦聒岌岌不可终日禁漏紧腾腾巾舃稽失克明口头文学困倦连漉寥寞零雰柳州鹿梨煤仓面从腹诽铭座泥钱劈半儿请靓穷凑啓四体荣褒三拜三邪傻心眼石湖仙螫乳试舌饲食司星碎裂谈驳天明同直诬染稀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