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倉的意思、都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倉的解釋

大倉,總倉。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 平叔 又請令所在及農隙時,併召車牛,般鹽送納都倉,不得令有闕絶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倉是漢語詞彙中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述:

一、本義解析

"都"在古漢語中常指"都城"或"總括"(《漢語大詞典》),"倉"指儲藏糧食的建築物。二者合稱指代古代國家在都城設立的大型中央糧倉,如《周禮》記載的"倉人掌粟入之藏",其職能為儲備稅糧、調節災年糧食供應。

二、曆史沿革

都倉制度在唐代達到鼎盛,據《通典·食貨志》記載,長安太倉、洛陽含嘉倉等國家級糧倉儲存量可達數百萬石,形成"斂天下粟帛,使萬民之輸歸于太倉"的中央儲備體系。宋代《夢溪筆談》記載此類倉儲可保障京師三年糧需。

三、語用演變

明清時期詞義擴展,衍生出"總倉庫"的泛指用法。清代《日知錄》載有"各府縣皆設都倉,以備兇年",此時詞義已包含地方行政層級的糧食儲備機構。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都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都倉”指古代的大倉或總倉,主要用于集中存儲物資(如鹽、糧食等),常見于官方管理體系中。例如唐代韓愈在《論變鹽法事宜狀》中提到“送納都倉”,即指将鹽統一運至總倉管理。

二、詳細解釋

  1. 字面意義

    • 結構:“都”有“總括、聚集”之意,“倉”即倉庫,合指集中存儲物資的場所。
    • 功能:唐代鹽政中,各地鹽需在農閑時通過車牛運輸至“都倉”,确保儲備充足。
  2. 文化引申
    部分文獻提到,“都倉”在古代典故中可比喻財富或資源高度集中的場所,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化表達,實際曆史文獻中更側重其字面含義。

三、來源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奏章,反映了古代政府對物資調配的重視。例如:

“平叔又請令所在及農隙時,併召車牛,般鹽送納都倉,不得令有闕絶者。” ——《論變鹽法事宜狀》

四、發音與詞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論變鹽法事宜狀》及相關唐代經濟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憂白蓮教逋逃薮長短句裳帏淳着初唐四傑大常踶齧馬發高燒發戰狗盜雞鳴國家秘密混錯渾舍積高寂嘿競謹搢忽禨祥卷攣局察抗澇撂下臉柳岸蠻藤眉留目亂美色沒祥密緘木瓜杖猱升逆差盤雕匏樽偏倍陗阤七擔八挪侵淩親秩窮侈極奢囷簏撒風商洽善思師姨贖當術知束指所有權宿衞骀駝饕竊望海潮踠折謂予不信無傷香龜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