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倉的意思、都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倉的解釋

大倉,總倉。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 平叔 又請令所在及農隙時,併召車牛,般鹽送納都倉,不得令有闕絶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都倉”指古代的大倉或總倉,主要用于集中存儲物資(如鹽、糧食等),常見于官方管理體系中。例如唐代韓愈在《論變鹽法事宜狀》中提到“送納都倉”,即指将鹽統一運至總倉管理。

二、詳細解釋

  1. 字面意義

    • 結構:“都”有“總括、聚集”之意,“倉”即倉庫,合指集中存儲物資的場所。
    • 功能:唐代鹽政中,各地鹽需在農閑時通過車牛運輸至“都倉”,确保儲備充足。
  2. 文化引申
    部分文獻提到,“都倉”在古代典故中可比喻財富或資源高度集中的場所,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化表達,實際曆史文獻中更側重其字面含義。

三、來源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奏章,反映了古代政府對物資調配的重視。例如:

“平叔又請令所在及農隙時,併召車牛,般鹽送納都倉,不得令有闕絶者。” ——《論變鹽法事宜狀》

四、發音與詞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論變鹽法事宜狀》及相關唐代經濟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倉(dōu c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将為您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意思: 都倉是指存放糧食、谷物的地方,也可以指農村倉庫或廟宇中用來貯藏貨物的處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都倉的兩個部首是“阝”和“木”,分别表示“阜”(fù,小山)和“木”(樹木)兩個意義。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 來源: 都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農業社會時期,當時人們需要儲存食物以備不時之需,于是建設了專門的倉庫。這個詞語由來已久,至今仍在使用。 繁體: 《都倉》是“都倉”的繁體字,寫法基本保持一緻,隻是形狀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都倉的形狀略有不同。其中,都字的底部曾用“土”構成,而倉字的上部曾用“千”構成。 例句: 1. 農民把豐收的糧食都裝進了倉庫。 2. 那座古老廟宇裡有一個巨大的都倉。 組詞: 與都倉相關的組詞包括:糧倉、稻谷倉、谷物倉、貨倉等。 近義詞: 與都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庫房、倉庫、聚寶庫等。 反義詞: 與都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出倉、發倉等,它們表示從倉庫中取出貨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