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主的意思、洞主的詳細解釋
洞主的解釋
(1).古代南方少數民族部落首領。《陳書·周迪傳》:“ 琳 至 湓城 , 新吳 洞主 餘孝頃 舉兵應 琳 。” 唐 王建 《送流人》詩:“水國山魈引,蠻鄉洞主留。” 秦牧 《藝海拾貝·鹦鹉與蝴蝶鳥》:“它講的是古代一個勇敢的青年獵手和一個美麗姑娘的故事,他們互相熱愛着,卻受到兇惡的洞主搶婚迫害。”
(2). 唐 宋 時對設在名山勝地的書院中主持教授者稱山長或院長。地以洞名者或稱洞主。 宋 陳舜俞 《廬山記·叙山南》:“ 南唐 昇元 中,因洞( 白鹿洞 )建學館,置田以給諸生,學者大集。以國子監九經 李善道 為洞主,以主教授。”
詞語分解
- 洞的解釋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徹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說數字時用來代替零。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主的解釋 主 ǔ 權力或財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腦: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財物的人)。當家作主。 舊時臣子稱君王,下級稱上級,仆人稱家主:君主。主上。 對事物的意見或認為應當如何處理,決定:主張。主見。主意。主義
網絡擴展解釋
“洞主”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發音:dòng zhǔ()
結構:由名詞“洞”(指山洞、地洞)和動詞“主”(主宰、掌管)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掌管山洞的人”,後引申為管理者。
二、具體釋義
-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首領
指秦漢至唐宋時期南方少數民族部落的統治者,常見于史書記載。例如:
- 《陳書》記載新吳洞主餘孝頃響應軍事行動;
- 唐代王建詩句“蠻鄉洞主留”印證其文化意象。
-
唐宋書院的主持者
特指名山勝地的書院負責人,尤以白鹿洞書院為代表:
- 南唐時期,李善道任白鹿洞書院洞主,主管教學與田産分配;
- 宋代潮州韓山書院中,洞主由郡守兼任,負責統籌管理。
三、使用場景與演變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南方民族治理或書院制度,如《廬山記》《永樂大典》等。
- 文學創作:現當代文學(如秦牧作品)常借“洞主”塑造反派角色,體現權力壓迫意象。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教育制度或民族史時具有特定學術意義。近義詞可參考“山長”“酋長”等。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史書記載及文學用例,完整文獻可查看、3、4、5、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洞主這個詞是指掌管一片洞穴的主宰者或者是洞窟的管理者。它由"洞"和"主"兩個字組成。
部首拆分:洞(氵+穴),主(丶+王)。
筆畫構成:洞(7畫),主(5畫)。
洞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山洞探險文化,當時洞穴被認為是神秘和神聖的地方,通常被視為仙人修煉或者降魔除妖的場所,因此需要有人來管理和保護。洞主就是這樣的一個職位。
洞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洞主"。
古時候,洞主這個詞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上指的是同一個概念。一些古代典籍中可能出現了稍微不同的寫法,但都是指代洞穴的主宰者。
例句:這座山洞的洞主非常勇敢,敢于探險并保護着洞中的生物。
組詞:洞穴、主宰、洞窟、管理者。
近義詞:洞府、洞穴守護者。
反義詞:訪客、觀光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