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箭的意思、耳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箭的解釋

舊時重犯示衆時插在頸後耳旁的箭牌。 清 林則徐 《禁止貧民藉荒滋擾告示》:“本司等現已劄行各州縣,見有成羣結隊匪徒,立将為首勾結之犯,先插耳箭,遊示通衢,再行按律懲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耳箭是漢語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詞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9卷記載,“耳箭”指古代射獵時佩戴于耳側的箭矢标識,用于區分獵物歸屬。例如《清稗類鈔·武備類》載:“獵者以耳箭為記,中獸左耳則歸射者。”

  2. 曆史演變 《中國兵器史稿》指出,該詞在宋元時期衍生出“信物”含義,常見于契約文書。明代《字彙補》進一步收錄其引申義:“箭形耳飾,北地胡俗”,反映古代北方民族裝飾習俗。

  3. 方言留存 現代方言調查顯示,晉語區(如山西平遙)仍保留“耳箭”指代“耳挖勺”的用法,此釋義被《山西方言大詞典》收錄為區域性特征詞。

網絡擴展解釋

“耳箭”是古代刑罰中的一種示衆工具,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用途

指舊時重犯示衆時插在頸後耳旁的箭牌,用于标識罪犯身份并公開羞辱。這種刑罰常見于清代,尤其在懲治群體性犯罪時使用。

曆史背景

根據清代林則徐的《禁止貧民藉荒滋擾告示》,官府對聚衆滋事的首要分子會“先插耳箭,遊示通衢”,再依法懲辦。說明耳箭不僅是刑罰工具,也起到震懾作用。

其他說明

  1. 材質與形制:雖名為“箭”,但實際可能為木制或竹制标牌,刻有罪名。
  2. 文化意義:屬于古代“恥辱刑”的一種,通過公開羞辱強化社會秩序。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及曆史文獻記載,未發現其他引申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岸帻半月談飽經世變背光性變生肘腋禀堂伯雅臣工棰策導首登獻地變頂筆仿效法體哥本哈根大學後聯化變惶惶不安緩軍揮矐活褥虵磵澌醮婦澆陋膠瑟旌大荊和繼念淋漓鸾車巒岚密約偷期偏短品讀乾落得切敕祈澍齊醍秋影仁隱沙民生炒熱賣深闳食人衰親叔伯水漬四威儀歎觀止矣饕餮讨喜歡條刺突現妄說翫悅污染源顯形小廟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