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兒皇帝的意思、兒皇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兒皇帝的解釋

[boy emperor] 五代時,石敬瑭勾結契丹建立後晉,對契丹主自稱兒皇帝。後來泛指投靠外國,建立傀儡政權的統治者

詳細解釋

五代 契丹 之制,國君死,在墓旁起屋,謂之明殿,并置學士一人掌答書诏,逢有大慶吊,學士以亡君之名為書,稱新君為兒皇帝。 後晉 石敬瑭 為谄媚 契丹 統治者 耶律德光 ,尊 德光 為父,從 契丹 俗,自稱兒皇帝。見《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契丹》。後比喻傀儡政權的首腦。 柳亞子 《感事二首》之二:“頭銜早錫兒皇帝,末路難為 楚 大夫。”亦省稱“ 兒皇 ”。 陳毅 《“七七”五周年感懷》詩:“國中忍見兒皇立,朝内惟謀萁豆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兒皇帝”這一詞語源自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特指對外稱臣、甘當傀儡政權的統治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定義

“兒皇帝”最初指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他為了獲取契丹支持,向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稱臣,并以“兒皇帝”自居,表示臣服關系。該詞現泛指依附外國勢力、喪失主權的傀儡政權首領。


二、曆史背景與具體行為

  1. 石敬瑭與契丹的協議
    公元936年,石敬瑭為推翻後唐,向契丹割讓幽雲十六州,承諾每年進貢三十萬帛,并以“父禮”侍奉比自己年幼的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

  2. 政治後果
    這一行為導緻中原失去天然屏障,契丹勢力深入華北,長期威脅中原政權。石敬瑭的政權也被視為曆史上第一個典型的傀儡政權。


三、現代含義與引申

“兒皇帝”現已成為貶義詞,用于批判兩類行為:


四、文獻出處

最早記載見于《新五代史·四夷附錄》:“報兒皇帝雲。”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權威史書《新五代史》或相關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兒皇帝是指年紀幼小的皇帝。下面是關于兒皇帝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兒”字由“⺗”部和“兒”部組成,部首為人,總計3畫。 - “皇”字由“⺉”部和“皇”部組成,部首為白,總計9畫。 - “帝”字由“巾”部和“帝”部組成,部首為巾,總計9畫。 來源: 兒皇帝這個詞源自中國曆史上的兒童皇帝,即年幼登基的帝王。由于年幼無法自理,所以通常需要他人攝政輔助統治。 繁體字: 在繁體中文中,兒皇帝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兒皇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兒皇帝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特殊變化。 例句: 1. 李白是中國古代一位有才華的兒皇帝。 2. 這位兒皇帝雖然幼小,卻展現出超過他年齡的統治才能。 組詞: 兒皇帝常用的相關詞彙和組詞有:皇帝、兒童、年幼、統治、帝國、王朝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幼帝、童帝、童皇、幼主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成年皇帝、成熟帝王、老皇帝等。 希望這些簡要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