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阙的意思、鵝阙的詳細解釋
鵝阙的解釋
一種拌制的食品。 唐 樊綽 《蠻書·蠻夷風俗》:“取生鵝治如膾法,方寸切之,和生胡瓜及椒榝啗之,謂之鵝闕,土俗以為上味。”《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膾魚寸,以胡瓜、椒、蔱和之,號鵝闕。”
詞語分解
- 鵝的解釋 鵝 (鵝) é 家禽,比鴨子大,頸長,喙扁闊,尾短,體白色或灰色,額部有肉質突起,雄的突起較大,頸長,腳大有蹼,善遊水:白鵝。鵝毛。鵝卵石。鵝毛大雪。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阙的解釋 阙 (闕)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阙。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阙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京城,宮殿:“城阙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網絡擴展解釋
“鵝阙”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作為食品名稱(主流含義)
- 定義:指一種古代拌制生食的菜肴,主要流行于唐代南诏地區(今雲南一帶)。
- 制作方法:
- 主料為生鵝肉或魚肉,切成方寸塊(約3cm³)。
- 配料包括生胡瓜(黃瓜)、花椒、茱萸(椒榝)等調味料。
- 文化地位:被當地土俗視為“上味”,是宴席中的重要菜品。
二、作為建築名稱(存疑)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皇宮中的大門”或“宏偉建築”,但此說法缺乏直接古籍支持,可能與“鳳阙”“宮阙”等詞彙混淆,需謹慎采用。
三、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樊綽《蠻書》與宋代《新唐書》,兩處記載均指向食品含義,未提及建築相關用法。建議優先參考《蠻書》《新唐書》等原始文獻釋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建築相關含義,建議查閱更權威的曆史建築類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鵝阙(é què)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鵝首和宮阙。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部首鳥和巧,共有7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形容建築物或景觀中的鵝首形狀的裝飾物和宮殿門前的阙樓。在繁體字中,鵝阙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鵝阙的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含義。
例如,鵝阙可以用在以下例句中:
1. 皇宮的大門前有兩座巍峨的鵝阙,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2. 這座園林的建築奇特,其中一座拱門上鑲嵌着一對精美的鵝阙。
與鵝阙相關的組詞包括鵝盞、鵝黃等。近義詞可能是宮阙、阙樓,反義詞可能是鳥穴、魚阙。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