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奪的意思、遏奪的詳細解釋
遏奪的解釋
(1).攔路搶劫。《呂氏春秋·安死》:“憚耕稼采薪之勞,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樂,智巧窮屈,無以為之,於是乎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藪,撲擊遏奪。”《韓詩外傳》卷五:“於是兵作而火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為服習,離聖王光烈之日久遠。”
(2).強行剝奪。《淮南子·缪稱訓》:“故至道之人不可遏奪也。” 高誘 注:“言至道之人其心先定,不可臨以利,奪其志也。”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一現女身,縱天地予以奇才,無復有發憤展布之日,僅為一家一姓育子女、主中饋而已,非徒抑塞人才,遏奪人權,亦暴殄天地之精英甚矣。”
詞語分解
- 遏的解釋 遏 è 阻止: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 古同“害”:“無遏爾躬”。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奪的解釋 奪 (奪) 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僴 )詞奪理。 争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
網絡擴展解釋
“遏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攔路搶劫:指通過武力或威脅手段在途中實施搶劫行為。例如《呂氏春秋·安死》提到“聚群多之徒……撲擊遏奪”,描述了因懶惰而集結衆人進行劫掠的現象。
- 強行剝奪:表示用強制手段奪取他人的權利或財物。《淮南子·缪稱訓》中“至道之人不可遏奪也”,強調不可用利益剝奪堅守道義者的志向。
2.文獻用例
- 古代典籍中,“遏奪”多用于批判社會暴力或不公。如《韓詩外傳》描述戰亂時民衆“侵漁遏奪”,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批評封建社會對女性權益的“遏奪”。
- 現代語境下,該詞較少使用,多出現于學術或曆史文本中。
3.近義詞與用法提示
- 近義詞:劫掠、強占、侵奪。
- 注意: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搶劫”“剝奪”等替代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呂氏春秋》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遏奪》是一個中文詞語,它的意思是阻止或限制某些事物的獲取或發展。下面是對這個詞的詳細分析:
- 拆分部首和筆畫:《遏奪》的部首是辶(辵),它的筆畫數目共有10畫。
- 來源:《遏奪》這個詞是由「遏」和「奪」兩個字合成而成的。其中「遏」表示阻止或限制,「奪」表示搶奪或奪取。結合在一起,表達了阻止或限制某些事物的獲取或發展的意思。
- 繁體:《遏奪》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遏奪」。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遏奪》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并沒有明顯變化。
- 例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遏奪對手的進攻。這個例句中,「遏奪」用來描述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阻止或限制對手的進攻。
- 組詞:與《遏奪》相關的詞語包括「遏制」「剝奪」「限制」「阻止」等。
- 近義詞:與《遏奪》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禁止」「抑制」「阻礙」等。
- 反義詞:與《遏奪》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促進」「推動」「鼓勵」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