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統的意思、都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統的解釋

[commander-in-chief of one of the “Eight Banners” (military-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八旗組織中每旗的最高長官

詳細解釋

(1).統領,總領。《後漢書·齊武王縯傳》“自稱柱天都部” 唐 李賢 注:“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誅 吳元濟 也,命公都統諸軍。”《舊唐書·高骈傳》:“銅鹽重務,綰握約及七年;都統雄藩,幅員幾於萬裡。”

(2).官名。武官名 晉 太元 中, 前秦 苻堅 興兵侵 晉 ,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騎,始設少年都統,為帶領青年士兵之将官。 唐 代後期讨伐藩鎮和鎮壓農民起義,設諸道行營都統,為各道出征兵的統帥; 遼 金 亦有都統、副都統之名。

(3).官名。指地區長官名號。 前秦 末,有 河西 鮮卑 大都統。是地區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官號。

(4).官名。 清 代設八旗都統,為旗的最高長官。職掌一旗的戶口、生産、教養和訓練等。

(5).官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 熱河 、 察哈爾 、 綏遠 等特别區設置都統,為地方軍政長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統”是中國古代至近代的武職官名,其含義和職能隨朝代演變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起源與早期發展

  1. 前秦時期(十六國)
    • 最早見于前秦苻堅時期,383年設“少年都統”,統領禁衛軍羽林郎。
    • 前秦末年設“河西鮮卑大都統”,作為少數民族地區首領的官號。

二、唐代至遼金時期

  1. 唐代
    • 中後期作為諸道行營的統兵長官,後期增設“都都統”作為更高統帥。
  2. 遼、金
    • 延續唐代職能,作為統兵主帥。

三、清代職能

  1. 八旗制度
    • 每旗設都統(滿語稱“固山額真”),為最高長官,負責旗内戶口、生産、訓練等事務。
    • 全國共24位都統(滿、蒙、漢八旗各一)。

四、清末變革

  1. 軍銜制改革
    • 1909年《陸軍軍官軍佐等級》将“都統”定為上等軍官(将官)稱號,分正、副、協三級,對應現代上将、中将、少将。

五、其他含義

都統職能從軍事統帥逐漸演變為兼具行政管理的職位,清代是其制度化高峰,清末則成為軍銜名稱。若需更詳細朝代案例或職能對比,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專業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統》一詞的意思是指統帥一方或多方的軍事将領。它由“都”和“統”兩個部分組成。 - 都:部首為阝,筆畫數為8。 - 統:部首為纟,筆畫數為9。 《都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古代軍事制度中的官職。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以根據字形的不同寫作“都統”或“都綱”。 以下是《都統》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成為了一方的都統,率領軍隊保衛家園。 2. 這位将軍擔任都統之後,成功統一了整個王朝。 一些與《都統》相關的組詞包括軍統、統領、統帥等。 與《都統》相似的詞語有統帥、指揮官、将領等,它們都指的是軍事上的指揮者。 與《都統》相反的概念可以是士兵、部隊、部屬等,它們指的是被指揮和統領的對象。 希望以上信息能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