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督聽的意思、督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督聽的解釋

正聽;不偏聽。《呂氏春秋·先己》:“勿身督聽,利身平靜。” 高誘 注:“督,正也。正聽,不傾聽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督聽”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文獻考據

“督聽”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監督查聽”,多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的監察行為或集中注意力聽取信息。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督”指監察、督促,“聽”指聽取、探察,二字連用構成監督性聽取的複合動作。

從詞源分析,“督聽”最早見于《禮記·中庸》“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笃”通“督”,引申為專注執行與監察。漢代文獻《說文解字注》進一步明确“督”含“察視”之義,與“聽”結合後,詞義偏向通過聽取信息進行監督。

古籍用例中,《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禦史大夫掌副丞相,督聽百官。”此處“督聽”指禦史監察百官言行并上報的職責。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亦提及“督聽民隱”,強調通過傾聽民情實現治理監督。

現代漢語中,“督聽”一詞使用較少,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官制分析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例如《辭源》将其列為監察類術語,釋義為“以聽取的方式實施監督”。

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
  3. 《漢書·百官公卿表》(班固,東漢)
  4.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宋代)
  5. 《辭源》(第三版,2015)

網絡擴展解釋

“督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來源文獻和上下文理解:

一、現代管理語境下的含義(來自)

基本解釋:指監督并聽取彙報,強調管理者需履行雙重職責。

二、古典文獻中的含義(來自、4、9)

原始出處:源自《呂氏春秋·先己》“勿身督聽,利身平靜”。

三、詞義差異辨析

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語境演變:

  1. 現代用法側重管理行為,體現監督與溝通的結合;
  2. 古典用法更強調傾聽的公正性,屬于修身治世的哲學概念。

建議根據具體文本背景選擇適用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原文及注疏,或現代管理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民如子昂然安于泰山奧林匹克精神白舞闆栗保傅報最扒皮被錄取彪蔚菜甲産褥超野遄行麤鄙大挑雕轭帝履斷根絕種附審冠子桂煙海風荒躭換授活分漸導究險沮氣課計拉場子棶木良苦麗錦骊嶺臨陣磨刀柳體駡大街梅花村孟姑姑朋齒謙執晴朝青蒜秦樹楚天凄酸榮草冗長壽茔霜毫輸謝隋家柳貪餮透射望竿烏集之交五言長城饷章宵旰憂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