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阇婆婆達的意思、阇婆婆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阇婆婆達的解釋

亦稱“ 闍婆達 ”。亦稱“ 闍婆 ”。古國名。地在今 印度尼西亞 爪哇島 或 蘇門答臘島 ,或兼稱這兩島。《宋書·夷蠻傳·闍婆婆達國》:“ 闍婆婆達國 , 元嘉 十二年,國王 師黎婆達陁阿羅跋摩 遣使奉表。”《南史·西南夷傳》引此文作“闍婆達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境異》:“梵僧 菩薩勝 又言:‘ 闍婆國 中有飛頭者,其人目無瞳子,聚落時有一人據。’”《宋史·外國傳五·闍婆》:“ 闍婆國 在南海中。其國東至海一月,汎海半月至 崑崙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阇婆婆達”是一個古代音譯國名,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阇婆婆達”(拼音:dū pó pó dá)是梵語音譯詞,也作“阇婆達”或簡稱“阇婆”。其含義指向古代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地理位置在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蘇門答臘島,或同時指稱兩島。

二、曆史記載

  1. 文獻溯源
    該名稱最早見于《宋書·夷蠻傳》,記載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國王遣使來華朝貢。
  2. 别稱關聯
    《南史·西南夷傳》将同一事件中的國家記為“阇婆達”,印證了名稱的演變關系。

三、地理争議

學術界對其具體位置有兩種觀點:

四、語言注音

注音标注為“ㄉㄨ ㄆㄛˊ ㄆㄛˊ ㄉㄚˊ”(dū pó pó dá),其中“阇”為多音字,此處取“dū”音。

建議需要進一步考證時,可參考《宋書》《南史》等古籍原文,或查閱印尼古代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阇婆婆達》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佛教中的“阇梨”或“合掌禮拜”。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将它拆分為“阝”、“⺌”和“⺙”,其中“阝”表示山或土地,而“⺌”和“⺙”則是表示合掌的手掌的部首和筆畫。 《阇婆婆達》一詞來源于佛經,它在佛教中的原意是指信衆向佛陀或高僧敬禮的姿勢。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阿僧祇」,同時也可以使用簡化字「阿僧祇」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阇婆婆達」還有其他的寫法,例如「阿僧稚」或「阿僧稚陀」。 以下是一個例句: 佛陀傳授了許多教誨,信衆們聽後都默默地合掌禮拜,表示對佛陀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除了「阇婆婆達」外,還可以根據上下文使用一些其他的相關詞語,例如「禮拜」、「敬禮」、「鞠躬」等。 在佛教中,「合掌祈願」和「鞠躬禮佛」是表示恭敬和虔誠的行為,而與之相反的詞語可能是「不恭敬」或「不合禮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