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铎舞的意思、铎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铎舞的解釋

漢 代舞曲名。舞人持铎隨曲而舞。 隋 時舞猶存,舞者不執铎。 唐 代铎舞列入清商樂中。《三國志·魏志·鮮卑傳》:“其舞,數十人俱起相隨,踏地低昂,手足相應,節奏有似鐸舞。”《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铎舞歌》解題:“《唐書·樂志》曰:‘《鐸舞》, 漢 曲也。’《古今樂録》曰:‘鐸,舞者所持也。木鐸制法度以號令天下,故取以為名……’《隋書·樂志》曰:‘《鐸舞》, 傅玄 代 魏 辭雲“振鐸鳴金”是也。 梁 三朝樂第十八設《鐸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铎舞是中國古代儀式舞蹈的重要類型,其名稱源于道具“铎”的使用。铎為青銅鑄造的響器,形似大鈴,《周禮·地官》記載“以金铎通鼓”,說明其最初用于軍事與祭祀的信號傳遞。漢代将其納入雅樂體系,《樂府詩集》收錄《聖人制禮樂篇》提及“铎舞曲”為宮廷宴飨樂舞,舞者執铎而舞,以應節拍。

從形制分類,铎舞包含“文铎”與“武铎”兩種表演形式。文铎舞多見于宗廟祭祀,動作莊重徐緩,铎聲清越,象征禮樂教化;武铎舞則源自軍陣演練,步伐剛健,铎音激越,體現尚武精神。唐代《通典·樂典》記載太常寺設“铎師”官職,專司舞蹈編排與樂器管理。

該舞蹈的文化内核融合了多重象征:其一,铎體頂部的方形銎口代表“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其二,铎舌撞擊聲被賦予驅邪納吉的巫術功能,《中國古代樂舞史》指出其在農耕祭祀中具有祈雨禳災的作用;其三,宋代以後逐漸演變為民間社火表演,《東京夢華錄》描述元宵節“铎舞百戲”的市井盛況。

值得注意的是,铎舞的傳承與古代樂律制度密切相關。出土的戰國曾侯乙編鐘銘文顯示,铎的音響頻率需符合十二律呂标準,這在《中國民俗藝術大觀》中得到音韻學佐證,表明其不僅是舞蹈道具,更是禮樂制度的聲音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铎舞”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曆史舞蹈形式

铎舞起源于漢代,屬于古代宮廷或禮儀樂舞的一種。舞者最初手持“铎”(一種形似大鈴的樂器)隨樂曲起舞。

2.藝術與文學中的比喻

在文學語境中,“铎舞”被引申為形容舞蹈動作優美華麗,常用于比喻性表達。例如:“她的舞姿如铎舞般令人陶醉”。

3.文化意義

作為漢魏“雜舞”類目之一,铎舞融合了音樂、軍事符號與禮儀,反映了古代藝術與制度的結合。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史料(如《樂府詩集》《隋書》相關記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曆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捱苦隘門贲室邊沖編年冰解雲散秉彜比詳豺虺打廣黨惡佑奸丹野等值線得幸釣名要譽鼎席地芝鬥南一人短量法藍賦歸去梗河貴赫黑咕籠咚華蕚話下活結頭将次家用電器結存極竭京倉警長荊飛遼豕白禮經漏夜眉宇邈散密陀僧咪呀糜粥甯願迫彊潛水衣七十說犬兔俱斃權儀乳豎聲聲慢(尋尋覓覓)深泉説的比唱的還好聽縮自騰跞塗金王延晚晖五技小謹戲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