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惡有惡報的意思、惡有惡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惡有惡報的解釋

做壞事的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指因辦壞事而自食其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惡有惡報"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漢語成語,其含義深刻且具有警示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并引用權威來源:

一、本義解析

指作惡多端或行為不端的人,最終會遭到相應的懲罰或不好的結果。強調因果報應的必然性,常與"善有善報"對應使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觀念和道德訓誡。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45頁。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現代漢語詞典》介紹


二、出處與演變

  1. 佛經淵源

    最早可追溯至佛教典籍,如《涅槃經》:"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後演化為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123頁。

    參考鍊接: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簡介

  2. 文學化用

    明代《金瓶梅》第62回:"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早與來遲",進一步強化了該成語的傳播。


三、用法與語境


四、深層内涵

該成語不僅反映因果報應的民間信仰,更蘊含社會治理的警示意義:

社會規範層面:強調行為與後果的關聯性,維護道德秩序;

心理慰藉功能:通過"報應"觀念疏導社會不公引發的負面情緒。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89頁。


權威參考目錄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新華成語大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3.
  4.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網絡擴展解釋

“惡有惡報”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闡釋:

一、基本含義

“惡有惡報”指做壞事的人終将遭受不好的後果或懲罰,強調因果關系的必然性。其核心是“自食其果”,即行為與結果的直接關聯。例如,成語常與“善有善報”對舉,形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完整表述。

二、出處與來源

  1. 文獻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新酒肉文》,文中提到“行十惡者,受于惡報”,直接闡述了惡行與惡果的對應關系。
  2. 佛經淵源:佛教經典《纓絡經·有行無行品》中記載目連尊者所述“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賦予其宗教哲學内涵,強調因果定律的自然法則。

三、深層解析

  1. 因果定律:該成語本質是“因果論”的體現,即行為(因)必然導緻對應結果(果)。例如,作惡行為本身會引發負面後果,而非依賴外部力量(如“上天”或“他人”)施加懲罰。
  2. 社會功能:在傳統文化中,它被用作道德規勸工具,通過警示惡果引導人們向善,同時與“皇權天授”等觀念結合,維護社會秩序。

四、應用與示例

  1. 勸誡警示:常用于教育或勸誡場景,如“常言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2. 中性色彩:雖用于批評惡行,但成語本身為中性表達,不帶明顯情感傾向。

五、相關擴展

“惡有惡報”的英文翻譯為“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字面意為“種風得風暴”),形象表達行為與後果的放大效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參考、3、12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白鼠被告避邪跛行參集蟲蝕磁性飽和從句辏隊啐罵叨絮頓口拙腮風懷分香賣履感心高館罐車輨鍵骨鲠貴男故葉戶部火伍講話劫婚計劃生育金樞寄書鴈涓滌開遠兩濟鱗萃比栉力子輪周螺印米線磨翻平沙欠帳乞胡青漚寝容求正氣壯如牛饒讓上佐審行蛇頭鼠眼漱齧順時隨俗說好說歹擡疊同役外質五株相校邪皮子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