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有恶报的意思、恶有恶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有恶报的解释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有恶报"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汉语成语,其含义深刻且具有警示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并引用权威来源:

一、本义解析

指作恶多端或行为不端的人,最终会遭到相应的惩罚或不好的结果。强调因果报应的必然性,常与"善有善报"对应使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训诫。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45页。

参考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现代汉语词典》介绍


二、出处与演变

  1. 佛经渊源

    最早可追溯至佛教典籍,如《涅槃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后演化为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123页。

    参考链接: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简介

  2. 文学化用

    明代《金瓶梅》第62回:"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进一步强化了该成语的传播。


三、用法与语境


四、深层内涵

该成语不仅反映因果报应的民间信仰,更蕴含社会治理的警示意义:

社会规范层面:强调行为与后果的关联性,维护道德秩序;

心理慰藉功能:通过"报应"观念疏导社会不公引发的负面情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89页。


权威参考目录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新华成语大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3.
  4. 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网络扩展解释

“恶有恶报”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其含义与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阐释:

一、基本含义

“恶有恶报”指做坏事的人终将遭受不好的后果或惩罚,强调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其核心是“自食其果”,即行为与结果的直接关联。例如,成语常与“善有善报”对举,形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完整表述。

二、出处与来源

  1. 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新酒肉文》,文中提到“行十恶者,受于恶报”,直接阐述了恶行与恶果的对应关系。
  2. 佛经渊源:佛教经典《缨络经·有行无行品》中记载目连尊者所述“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赋予其宗教哲学内涵,强调因果定律的自然法则。

三、深层解析

  1. 因果定律:该成语本质是“因果论”的体现,即行为(因)必然导致对应结果(果)。例如,作恶行为本身会引发负面后果,而非依赖外部力量(如“上天”或“他人”)施加惩罚。
  2. 社会功能:在传统文化中,它被用作道德规劝工具,通过警示恶果引导人们向善,同时与“皇权天授”等观念结合,维护社会秩序。

四、应用与示例

  1. 劝诫警示:常用于教育或劝诫场景,如“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2. 中性色彩:虽用于批评恶行,但成语本身为中性表达,不带明显情感倾向。

五、相关扩展

“恶有恶报”的英文翻译为“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字面意为“种风得风暴”),形象表达行为与后果的放大效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参考、3、12等来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百结裘背立鬓枣长庆体昌义呈臆抽写初寒打熬道德天尊点绛唇调兵地客定策国老讹谬凤驾覆车干干翼翼肛表歌词公案工业産品罐底过量故岁华容鹄羹蹇直叫阍集凤荆巫即小见大柯斧狂荡莲锷立绒码垛马角美缺每限默不作声慕道蒲梢峭岫砌阶七属衢壤馺馺哨站身个首引所司俗韵堂燕桐叶之封吞舟之鱼巫山洛浦弦徽小论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