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腳索的意思、絆腳索的詳細解釋
絆腳索的解釋
為絆翻行人而敷設的繩索。《水浒傳》第三二回:“心裡越慌,看不見地下躧了一條絆腳索。樹林裡銅鈴響,走出十四五個伏路小嘍囉來,發聲喊,把 宋江 捉翻,一條麻索縛了。” 柳杞 《好年勝景》二:“這是假跑哩,他們早安好了絆腳索,果不然,追過一個牆角,就中了他們的牢籠計。”
詞語分解
- 絆的解釋 絆 (絆) à 行走時被别的東西擋住或纏住,引申為束縛或牽制:絆住。絆倒。羁絆(束縛)。絆腳石(喻阻礙前進的東西)。絆手絆腳。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絆腳索”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為絆倒行人而設置的繩索,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描述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一種通過隱蔽方式鋪設的繩索,用于突然絆倒行進中的人,使其失去平衡。這種裝置多用于伏擊、陷阱等場景,例如古代戰争或綠林行動中。
2.文學與曆史用例
- 《水浒傳》:第三十二回提到,宋江因踩中絆腳索被伏路喽啰擒獲,體現了其作為埋伏工具的典型用途。
- 現代作品:作家柳杞在《好年勝景》中描寫角色因絆腳索中計,進一步說明其作為“計謀道具”的功能。
3.字詞解析
- “絆”:指纏住或擋住,使行動受阻。
- “腳”:此處指行人的腿部。
- “索”:即繩索,強調工具的簡易性和實用性。
4.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絆腳索”可比喻阻礙事物發展的隱性問題,但此用法較罕見,原意仍占主導。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絆腳索,這個詞意思是指阻礙或幹擾别人行動或前進的東西或原因。它的拆分部首是絆、腳、索,其中絆和腳的筆畫分别為7和7,索的筆畫為10。《絆腳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根據古時候的寫法,絆的上面有個額外的長勾,表示打滑或跌倒;腳的下面是一個比較窄的橫折,表示腳下不穩;索的下面則是兩條線,表示捆綁。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以下是一些關于《絆腳索》的例句:
1. 他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經曆了許多絆腳索。
2. 一些人的消極态度成為了我們前進的絆腳索。
3. 我們要避免自己成為他人生活中的絆腳索。
一些與《絆腳索》相關的組詞有:絆倒、絆線、腳鐐等。與其意思類似的近義詞包括:阻礙、妨礙、拖累等。反義詞則可以是:助力、促進、支持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