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ard a strategic point] 據守要地,防敵侵入
把守。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敵情》:“ 越南 人心既固,自可扼守城隘,以絶其糧。” 胡適 《<老殘遊記>序一》:“時諸軍皆扼守 山海關 ,以拱京師。” 峻青 《黎明的河邊·烽火山上的故事》:“我們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的一個團,英勇地扼守在 烽火山 上,控制着 五龍河 的渡口。”
“扼守”是一個軍事或戰略相關的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指占據險要地理位置并嚴密防守,防止敵方侵入或突破。核心要素包括:
最初多用于軍事領域,現代可引申為堅守抽象事物,如“扼守道德底線”(擴展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6、7的詳細文獻。
扼守(è shǒu)是一個動詞,用于描述抓住、控制、守護某物或某個位置,不讓其脫離或離開。
扼守的拆分部首為手(扌)和守(宀),總共有8個筆畫。
《扼守》一詞源于古漢語,形聲字,意思是用手去守護、抓住。在古代寫法中,它的守字部分通常是表示屋頂或室内的宀,而前半部分則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如用命字旁寫做“抏”;用曷字旁寫做“扞”;用欣字旁寫作“扺”等。這些寫法在現代不再常見,但在古時是相對常見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扼守住了機密文件,确保了信息的安全。
和“扼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守護”、“保衛”、“看守”,這些詞都表達了保持守護某人或某物的意思。
“扼守”的反義詞是“釋放”、“放棄”、“放開”,這些詞則表示不再掌控、守護或抓住某人或某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