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老的意思、二十五老的詳細解釋
二十五老的解釋
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長者。典出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介子推 行年十五而相 荊 。 仲尼 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 仲尼 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 湯 武 ,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 彭祖 ,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唐 李白 《贈潘侍禦論錢少陽》詩:“雖無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 錢少陽 。”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五老的解釋 .神話傳說中的五星之精。《竹書紀年》卷上:“率 舜 等升 首山 ,遵河渚,有五老遊焉,蓋五星之精也。”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禅表》:“故得河浮五老,啟赤文於帝期。” 清 吳偉業 《戲贈》
網絡擴展解釋
“二十五老”是一個源自漢代典籍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
基本釋義
指代二十五位智慧卓越的長者。該詞出自西漢劉向《說苑·尊賢》:春秋時期,介子推十五歲便擔任荊相,孔子得知後派人考察,發現其府中“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孔子認為,聚合這二十五人的智慧可超越商湯和周武王的謀略,聯合他們的力量可匹敵長壽的彭祖,以此治理天下則能穩固無憂。
-
文化寓意
典故通過群體智慧與力量的結合,強調人才協作的重要性。二十五位長者的“智”與“力”象征集體優勢,暗含古代對賢能治國理念的推崇。
-
後世引用
唐代詩人李白在《贈潘侍禦論錢少陽》中化用此典:“雖無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錢少陽”,借以贊譽錢少陽雖獨自一人卻兼具衆賢之能。
“二十五老”不僅是一個具體的曆史典故,更演化為對傑出群體智慧的代稱,常見于古典文學中對賢能治世的隱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十五老》是指年事已高的人,一般指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上,已進入中年或老年階段的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二(貳)和十。根據《康熙字典》,《二十五老》的筆畫總數為十四劃。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民間傳統,認為一個人到了二十五歲就正式成年,開始擔負起家庭和社會責任。隨着社會發展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這個詞如今也用來形容年紀較大的人,一般在中年或老年時期。
關于《二十五老》的繁體寫法和古時漢字寫法會有所不同,但我隻能提供簡體信息,而無法給出準确的繁體或古漢字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二十五老。
《二十五老》可以組成一些詞語,例如二十五老人、二十五老年等。近義詞包括:年長者、中老年人、老年人等。反義詞可能是:年輕人、青年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